回坊風(fēng)情街在鼓樓的邊上,是回民區(qū)的一條街道,路兩旁一色仿明清建筑,或餐飲、或器物,均由回民經(jīng)營,具有濃郁清真特色。作為飲食集中的街區(qū)而出名,這里雖然被當(dāng)作了針對外地游客的旅游點,但依舊有不少本地人過來光顧。
多次旅行體驗都清楚旅游點的東西好吃程度有限,但依舊想去感受下氣氛。也許會有意外驚喜也不定。

到回民街的時間正值飯點,得物色一家餐廳解決溫飽問題。奈何回民街上實在太多家羊肉泡膜了,正猶豫不定時,看到這家餐廳備回了很多新鮮材料,我們當(dāng)下就決定嘗下這家店的泡膜。

老米家泡饃。
味道濃郁,咸淡適中,饃的深得我心。湯多饃散,口香綿滑。被牛羊濃湯煮透的干饃,口感軟綿,透著肉汁清香!一碗泡饃下肚,身心俱暖!趕飛機的疲憊一掃而光呀
有掰好和自己掰的選擇,并且還有優(yōu)質(zhì)和普通之分。我們選擇了后者的優(yōu)質(zhì)。一場來到,怎么也要體驗下掰饃樂趣。但這種體驗所謂樂趣,估計就是倆人嘮下家常嗑下夢想,手酸得要命

聽說“托托饃”大小很是講究的,越小越好,便于味道融入饃內(nèi)。饃掰得過大,口感甚差,還可能被廚師會退貨喲!為了道聽途說的講究,我強迫癥發(fā)作很努力地去掰!奈何饃太干硬,我力氣太小沒經(jīng)驗,按這樣速度兩塊饃得掰半個小時以上

老麥這邊則秉承他“成大事之人不拘小節(jié)”的風(fēng)格,一掰一大塊
誒,超希望廚房退他貨!哈哈哈~


人生第一次吃泡饃。人生第一碗自己掰到手痛的羊肉泡饃。我得好好品嘗。小哥告訴我們吃前千萬不要攪拌,要沿著碗邊小口小口吃才有滋有味。
這是整個旅程吃的唯一一碗泡饃,因為秉承著
陜西 美食萬千,得把機會留給其他,還有臊子面、灌湯包、肉夾饃、biangbiang面等等。但旅行結(jié)束前甚是后悔,就想多吃幾碗熱呼呼的泡膜。

喝著石榴汁逛了會,老麥說得再吃點什么。沒導(dǎo)航,沒地圖,亂逛一通竟然遇上了深受網(wǎng)友推薦的賈三灌湯包。

既然緣份到了,我們就進(jìn)去一嘗個究竟。
開放性后廚,廚房里蒸汽彌漫。店內(nèi)坐無虛席,一籠籠灌湯包熱汽騰騰時已被端上了餐桌,招呼著五湖四海的兄弟姐妹。
我們分別點了一籠牛肉灌湯包、羊肉灌湯包。價格很公道,兩籠也才33塊!

一籠八個,皮薄湯多,只需16元!

賈三灌湯包,如果你去回民街,值得你花上些許時間去品嘗一下。但不能當(dāng)正餐,因為店里除了包子并沒有其他主食。∪绻釔郯,那您就隨意啦哈哈~
特點:皮薄,湯濃,肉餡鮮甜爽嫩。
但一定要趁熱吃,所以一上桌別說話,吃包子!不然過了那會,包子皮變硬,口感就差上了許多了!剛端上來時皮特別薄,就因為皮實在是太薄了!廢好些勁挑上了湯匙,正想往嘴送好好品嘗一二時,皮!破!了。。“パ綃屟,這樣要如何沾佐料吃?!
搭配著醋和辣醬,鮮而不膩!但不太能吃辣的小伙伴,還是先嘗試下自己對辣的承受力。


人頭涌涌的回民街。此起彼伏的吆喝聲。每條街必存在的老米家泡饃大旗。


▲麻花,麻花!試吃了麻花,當(dāng)場買了各種口味的麻花寄回來當(dāng)手信!
回家后,開始看老麥吃我還是能忍住嘴的,必竟像我這種身體底子燥熱的,得管住嘴!長痘必毀容!
但看劇嘴饞吃了幾天麻花,吃到口腔潰瘍。。
慶幸保住了臉!我有偶像包袱哈哈哈~~

▲花生芝麻糖也是我打小愛吃的東西!可是它也上火啊,上!火!。。。

▲
西安 可謂石榴之都,
陜西 出產(chǎn)的石榴位居五
大名 榴之冠,果中珍品,歷來是皇朝貢品。
石榴在
西安 簡直無處不在,無論街市還是國道邊上或是景點小吃鋪,你都能尋到它的芳影。
走累了,來一瓶石榴汁;口渴了,來一瓶石榴汁;吃香喝辣后,來一瓶石榴汁。
反正老麥問:“想喝什么呢?”
“來一瓶石榴汁!”
哈哈哈,因為在家實在懶得吃它,一顆顆籽,太!麻!煩。。∪
西安 ,我還要喝石榴汁!!

糖葫蘆,可支付寶、微信支付的糖葫蘆攤。

回民街真的到處可遇到老米家、老孫家等等泡饃店,還有一家叫老米家米大雨泡饃。反正我至今也不知道自己吃的老米家是真的老米家還是高仿的老米家。

路牌后的那家劉紀(jì)孝臘牛羊肉店,排起了大長龍,為數(shù)最多的是本地人!想必也是有它的特色了!本想來個特寫,耐何一舉相機,排隊買肉的人們面露難色。我~就把路牌一起拍下,位置簡單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