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篇
四、巧遇攝影師搭伴三人行
說來真巧,正在此時我在青年旅舍門口看到隔壁的兩位旅客坐在車上,早上和我交談的這位師傅正準(zhǔn)備發(fā)動車子,于是我順口問了一聲:“你們?nèi)ツ膬海?rdquo;,師傅回答我說“我們?nèi)チ种?rdquo;,正好與我的旅行計劃相一致,于是我說:“能帶我去林芝嗎?”,對方爽快地答應(yīng)了,我快速地回到旅店客房三下五除二地收拾完行李,與老板娘結(jié)完房費,背著包上了師傅的車離開了八一鎮(zhèn)。
此時汽車向林芝方向駛?cè),望著窗外飛馳的景色,坐在后排座的我心里打著嘀咕,獨自一人這么坐上兩位男人的車有點冒失,對方的姓氏名誰,什么職業(yè)、家住哪里都不知道,還有要命的是:兩人對話我一句都聽不懂,不知道他們嘰里咕嚕的在說什么,自己真有點膽大,但是早上我與師傅有過二十分鐘交談,前天有著幾次碰面,憑著我多年的社會經(jīng)驗,我覺得對方不是壞人,此時搭個車問題應(yīng)該不大。
我一邊拿著包里的點心填著餓得咕咕叫的肚子。一邊問起對方如何稱呼,對方慢慢跟我說:兩位師傅一人姓賈、一人姓紀(jì),此行專門來西藏林芝攝影采風(fēng)的。賈師傅好像有點看穿我的心思,問道:“你一個女的坐上我們的車,就不怕我們把你賣了?”我打著呵呵,說著:“這怎么可能,你們又不是人販子”,對方說:“難道壞人的額頭上有寫著壞人兩字?”,我說道:“不會”,二位師傅,我從商二十五年閱人無數(shù),好人和壞人都交手過,我只要跟對方交談十五分鐘,就大概能把對方的情況掂量出八九分,沒有這點把握我敢上車嗎?當(dāng)我說自己也很喜歡攝影時,賈師傅就把自己的手機交給我讓我看他手機里的照片,我慢慢地翻看著,照片大都是一些風(fēng)景照,其中有一張車上另一位紀(jì)師傅的手機號碼照片,為了后續(xù)聯(lián)系方便,我記下了此號碼。
汽車駛到了雅魯藏布江濕地景觀點,只見江面開闊鋪著大片淡黃色的細沙,兩位師傅停下車說要下車拍照,我下了車看著他們把很沉的攝影包拿下車放在地上,各自打開攝影包:哇,全套的攝影器材放置得整整齊齊,一看就知道價值不菲。兩人各自支起三角架裝好相機,去年我在公司組織過“佳能”攝影協(xié)會活動對數(shù)碼相機還是比較了解的,但他們的機器我都沒有見過,于是覺得對方果然是貨真價實的專業(yè)人士,此時心中略有放心一些。

賈、紀(jì)兩位師傅在拍攝風(fēng)景時神態(tài)很專注,有時兩人交談幾句后馬上又開始擺弄自己的相機,我一邊看風(fēng)景一邊看他們拍攝,整個攝影花了半個多小時結(jié)束,然后他們上車后繼續(xù)向林芝駛?cè)?粗焐珴u晚,我提議請兩位師傅吃晚飯,賈師傅說他吃過林芝有一家很好的火鍋店,于是費了好大的勁大家才找到這家店,進店后,賈師傅很嫻熟地把碗筷一一用開水燙過,我在一邊幫忙對方卻說:“看樣子你在家里是不太干活的“,火鍋端上來了,我一嘗果然味道不錯,聽著賈師傅與店主交談得知:這家火鍋店是正宗的,隔壁的那家模仿他們的口味生意就差一些。
趁著吃飯我們大家談了一些彼此的情況,賈師傅已退休,紀(jì)師傅比我大二歲,我談到自己退休后從忙到閑下來目前還在適應(yīng)階段,就餐期間賈師傅又問起我,怎么會相信他們不是壞人,我還是呵呵一笑但并不說明,因為憑我的經(jīng)驗,大家在交談時對方的眼神、話題是能深入了解一個人的,餐后我結(jié)完帳,發(fā)現(xiàn)整個晚餐只有一百七八十塊的費用,這個時候我確定二位師傅是好人,我沒有看走眼。
當(dāng)我問起第二天他們的行程,他們說要去林芝拍桃花,這也是我來西藏兩個目的地之一,我試探地問道:“你們能讓我一起搭個車,明天也去林芝桃花溝嗎”?對方愉快地答應(yīng)了但明天下午他們不回林芝市,當(dāng)時我說:“明天上午去過林芝桃花溝后,我下午搭其它車返回林芝再去拉薩”,后來隨著旅行的深入,我的這個計劃取消了。
五、開啟林芝深度游
第九天早上,我們開車往桃花溝方向駛?cè),路上翻過“魯朗林海”,只見高山上一片冰天雪地,樹木被白雪銀裝素裹,天空中飄著白色的云霧,山道上的車流緩緩而行,我望著窗外后悔沒有帶“單反相機”,當(dāng)天只能用手機和IPAD拍著,乘著停車的空隙,我提議與兩位攝影師合一下影,他們爽快地答應(yīng)了,以下就是與我西藏一路同行的賈師傅、紀(jì)師傅,看著照片上當(dāng)時的自己笑得挺開心的,是看到美景還是有伴同行有安全感,兩者兼?zhèn)浒伞?font face="Calibri" color="">

我們的車在山路上慢慢地行駛著,在11點時開到了山頂,此時海撥表顯示為4200米,三月底的西藏,高山上還不斷地在飄著大雪,趁阻車的機會下車請賈老師給我拍了張照片,照片拍完一看非常喜歡,對方真不愧為大師,我立即把用了幾年的“微信頭像”換成這張照片了:
沿路問著前方開來的車,說前面路況不好,于是我們的車往回走先下山了,兩位師傅一路上不斷地看著周圍,交談著哪里的拍攝點比較好,奇怪的是他們有一次車子開過又返回了原處,說此景不錯下車準(zhǔn)備攝影,而我下車后茫茫然對該處一點感覺也沒有,說“這里有什么好拍的”,他們也不理我分別架起了相機,當(dāng)我往他們的鏡頭中一看就感嘆:“哇不得了,景色絕佳”,后來問兩位:“你們怎么從一閃而過路況中找到美景的”?賈師傅說:“長期的攝影我們對取景點會比較敏感”。
看著兩位站在塵土飛揚的路邊很專注地拍著照片,而且拍攝用的是膠卷而不是當(dāng)下流行的數(shù)碼相機,同時賈老師教我拍了一張“小瑞士風(fēng)景”(馬吃草)的照片后,我感嘆道:之前也算是喜歡攝影經(jīng)常出來拍照,但是在專業(yè)人士面前我的攝影知識就像白紙一樣的蒼白,我懵懵懂懂地感到攝影知識的大門向我開啟了……
拍完此景繼續(xù)開車行駛,路上賈老師指著山頭說:這就是南迦巴瓦的五個群峰,只見碧藍的天空中,山峰顯現(xiàn)“日照金頂”的景色,想起自己在南峰觀景臺等了三小時未能看見它的尊容,我興奮地打開車窗拍下這山巒的景色,沿著山路上一眼望去桃花開得正盛:
第十天一大早六點半,我們再次出發(fā)去拍晨霧和山巒,天氣很照應(yīng),每當(dāng)停車時賈老師總是不忘叮囑我說:趕快拿手機拍下來,我就如小跟班似的,老師拍哪里,我照著樣子拿手機拍攝,于是有了以下的作品系列,現(xiàn)在我看圖片就仿佛聞到了當(dāng)天清晨空氣中清新的氣息:
說來也巧,我們在林芝時正值桃花節(jié)開幕,漫山遍野盛開的桃花映襯著雪山,我想自己雖沒有見過世外桃源,但我相信此地就是吧。
在一片桃花林前,我看著老師們在取景對焦距,一會兒賈老師招手讓我過去,只見鏡中一節(jié)桃花樹干,一枝桃花從邊上探出頭來,此構(gòu)圖神似中國國畫,我被如此完美的構(gòu)圖連聲驚嘆:“我的天哪,怎么給你取到這個鏡頭的”!當(dāng)時激動得想與旁人來分享這絕佳的景點,賈老師連忙擺擺手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取景方法,別去打攪別人”。在教我拍攝構(gòu)圖時說:“拍花不是整張圖片都是花,那是垃圾,拍照有時少就是多”,真是經(jīng)典!
此地人煙罕至,前面山坳里有一座簡陋的木屋,當(dāng)我們來到屋前只見從里面跑出來一個藏族女孩,圓圓的小臉蛋配著一身紫紅的衣服向我甜甜地笑著,接著又跑出一個男孩來,孩子媽媽笑著出來招呼我們進屋喝茶。孩子們一開始躲在木柵欄后透過縫隙看著我們,慢慢地孩子們放開了,梳著羊角辮的女孩和我很親熱,我抱起了她時恍惚覺得我們前世有緣。
我們和女主人聊了起來,女孩四歲男孩三歲,山里的房子和院子要建多大是按牧民們的自身需求,藏區(qū)沒有我們想象中的要“圈地審批”等麻煩的手續(xù),今天男主人外出干活去了。我看著周圍一片山地,并無其它牧民住戶,這不就是我們都市人心中一直追求的“面朝大山春暖花開”嗎?
告別了牧民一家,我們來到一片俯視桃花林的山丘地,偶有越野車路過,此地與其它人聲鼎沸的景點相比顯得尤為清靜,這時賈、紀(jì)老師支起三角架準(zhǔn)備攝影,中午的陽光把前面的大山曬得很亮,此時賈老師教我說:“拍大山要等到太陽光偏過去才能顯示出山的棱角,這樣才有立體感”,此時的我逐步入門攝影知識,好難得的學(xué)習(xí)機會!
下圖為顯出棱角的大山和桃花溝:
賈老師隨身帶著一大包花生,我也帶了點心,大家餓了就吃一些,這次攝影差不多花了有近三小時,拍攝完成后我看到兩位老師的臉都曬黑了,看著他們樂此不疲的樣子感覺自己今天收獲滿滿。
介紹一下西藏林芝的飲食,在路邊飯店我們經(jīng)?吹綊煊“魯朗石鍋雞”的招牌,但賈老師說石鍋雞不好吃,商家為了降低成本用的是公雞吃了上火,我們經(jīng)常吃炒菜和面條(如下圖),這里的餐飲店很多是外地人來開的,當(dāng)我走進這家夫妻店的廚房時,男主人說:“他在河南學(xué)的做面手藝后,兩夫妻就來到西藏開了個小吃店,這里一年只忙八個月就可以了”,昏暗的燈光下只見他們的背影在低低的屋頂里忙活著。
此行一路上有很多值得回味的事,如我們經(jīng)?吹接凶呷揭婚L拜的朝圣者,有一家?guī)卓、也有幾個小伙子一起朝圣的,西藏一些人由于身體等因素?zé)o法去拉薩布達拉宮朝圣的,他們就出資讓年輕人代他們?nèi)コ,有些村莊就集體出資完成人生中的一次朝圣任務(wù),當(dāng)朝圣者一路上表情專注地向著目的地跪拜時,來住的游客們無不為西藏人的信仰虔誠所折服。
還有在四千多米的雪山上有人拍婚紗照,這些都是我在沿路看到的一些風(fēng)景。

此次西藏之行最大的收獲是拍到了“金山”,下圖為早晨六點半出發(fā)拍到的“日出金山”及倒影,俗稱“水中有金”,是多財?shù)脑⒁猓?/div>
下午在雅魯藏布江大峽谷對面的攝影點,老師們扛著二十公斤的攝影包,穿過鐵柵欄爬上山坡,像行軍打仗似的走在山路上,我跟在后面在下午四點半來到拍攝點,此時湛藍的天空晴空萬里,只有南峰上有少許的云彩,賈老師說:“今天應(yīng)該能夠拍到南迦巴瓦峰的日落金山的照片”,于是大家架起相機開始等待,我們?nèi)讼劝戳?xí)俗合掌向著神山祈禱,感謝神山能讓我們一睹其真容,然后我們睜大眼睛,看著南迦巴瓦峰山頂上的云彩被風(fēng)一點點地吹走,在下午五點多的時候,只見太陽光把山頂鍍成一片金色,南迦巴瓦峰的“日落金山”伴著一輪圓圓的月亮一起出現(xiàn)在我們面前,這就是“日落金山”和日月同輝的景色,也是我們不遠萬里苦苦追求的景色。此時山上很安靜,耳邊只有山上呼呼的風(fēng)聲和相機快門聲,十多分鐘后隨著太陽偏西,南迦巴瓦山頂上那一片金色也消失了,老師們終于完成了作品,我也拍到了理想的照片。這時我笑著說:“今天拍到了如此珍貴的照片,一路上付出所有的辛苦都值了,真是老天照應(yīng)呵”!賈老師說,“這個照片可以去美國《國家地理》雜志年度旅行攝影師大賽投稿了”,在太陽下山的時候,我們還意猶未盡地站在山上拍照留念。
這一路還發(fā)生過一件事,一天上午我們出發(fā)時忘記給車加油了,半路上車子缺油紅燈直閃,一直到中午開了很多路,問遍商家還是加不到油,大家真是著急了,西藏加油必須到加油站,如果路邊店私自加油要罰重款,我坐在車后排座愁眉不展,賈老師一直安慰我沒事,后來我們的車開了近二百公里回到魯朗小鎮(zhèn),當(dāng)看到一個大的加油站時,大家歡呼起來,紀(jì)老師跳下車直奔加油站時我也跟了下去,加完油后賈老師伸出姆指作勝利的手勢,我不失時機地調(diào)諧道:人生的幸福不外乎“兜里有錢、缸里有米、車上有油”,后面只要我們有路過加油站,我都要說一句:車要加油嗎?此為后話。
在林芝的最后一天,早上來到“巴松措”景區(qū),由于車子只能停在景區(qū)外,二位老師背起沉重的攝影包徒步進入景區(qū),當(dāng)我爬上百來級臺階的巴松措觀景臺時,只覺得太陽穴跳得厲害,看看二位老師已累得說不出話來,大家坐了很久才緩過神來。
登上觀景臺“巴松措”雪山湖泊的景色一覽無余,與景區(qū)門票一致:

巴松措與納木錯景點類似,是雪山湖泊景觀,賈老師指著下面的景點說:他們就不去了讓我下去看看再把照片傳上來,我下了觀景臺進入湖心亭,里面有個小寺院,寺院門口高高的旗桿上飄著經(jīng)幡,我穿上鞋套走進寺內(nèi),只聽見耳邊傳來“嗡嗡”的誦經(jīng)聲,回頭一看:離我不遠處的長椅上坐著一個喇嘛,一雙大又突出的眼珠正盯著我看,可把我嚇了一大跳,頓時覺得氣氛很壓抑,我稍微轉(zhuǎn)了一下就走出寺院,站在外面廣場上右手按著突突直跳的心長長地舒了一口氣。
看到湖心亭上的白塔、轉(zhuǎn)經(jīng)桶與西藏其它寺廟類似,接到電話兩位老師已下了觀景臺回到景區(qū)入口處等我了,于是中午我們在景區(qū)入口的飯店會合,用完餐起程踏上了回林芝的路途。
六、告別老師踏上歸程
告別的時候來臨了。
車子開了有一段路后,我輕聲地跟二位老師說:“賈老師紀(jì)老師,我準(zhǔn)備下午從林芝回拉薩,再從拉薩乘機飛回杭州了,此次我一個人來到西藏林芝旅游,很幸運遇上二位老師,深度體驗了林芝的桃花節(jié)還有南迦巴瓦峰、魯朗林海等風(fēng)景,如果我一個人這些景點我是到不了的,從陌生到相知,我不僅在兩位老師身上學(xué)到了很多攝影知識,更是學(xué)到了很多人生的哲理,此次旅行的收獲已大大地超出我的預(yù)期,你們對我一路上的照顧真是感謝”!
二位老師邊開車邊點頭,大家歸期已定,他們開車送我到林芝長途汽車站時已是下午四點半了,臨行前他們很細心地幫我打聽到當(dāng)天回拉薩的車次、票價、上車地點等,我再一次感受到長輩的溫暖,當(dāng)我走下車時兩位老師也走下車來,我一一擁抱了賈老師、紀(jì)老師后,背起行李向他們揮手告別。
當(dāng)晚五點半,我從林芝坐長途車到拉薩途中,要翻過五千多米的米拉山口,我坐在車上看著海撥表從3000多米慢慢升到5020米,一路走了四個小時到拉薩站時,已是晚上十點半了,第二天早上六點出頭,我來到此次川藏線的終點——布達拉宮時天還很黑,只見街燈把白塔和道路映襯得璀璨奪目,我站在布宮廣場上,看著天空從黑色一點點地亮成了深藍,再由深藍變成了淺藍色,整個布宮籠罩在一片晨曦中安睡著:這是我時隔四年又一次站在布達拉宮廣場上。
在布達拉宮后面,我乘上航空公司班車到達拉薩貢嘎機場后,上午十一點飛機起飛了,透過玹窗我深情地望著腳下西藏這片連綿的山峰和飄揚在山頂潔白的云彩,默默地向兩位老師和這片深情的土地告別,此次旅行長達14天,飛倦的鳥兒要歸巢了!
此次進藏,腦海里總是浮現(xiàn)倉央嘉措的詩句:
那一年、磕長頭匍匐在山路,不為覲見,只為貼著你的溫暖。
那一世,轉(zhuǎn)山轉(zhuǎn)水轉(zhuǎn)佛塔,不為修來生,只為途中與你相見。
在寫此篇游記時,我的腦海里不斷涌現(xiàn)出此次西藏深度游的情景,回想起賈老師、紀(jì)老師跟我在一起攝影時的點點滴滴,在此奉上賈老師的作品“春天的故事”,紀(jì)老師的“雪山與桃花、巴松措”和我的“春天的播種”的照片,以及老師們的工作照來紀(jì)念這段難忘的旅程,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獨自行走在旅途上,第一次有了這么難忘的經(jīng)歷,每當(dāng)我回想起來覺得有著無比的溫暖,正如賈老師說的“人生要多做善事”,人生中有這一段相識相遇的過程,是上天注定的嗎?
謹以此文紀(jì)念我退休后的第一次難忘旅行;
此文獻給二位老師,來懷念西藏之行的那一份溫馨;
此文獻給我的家人和朋友,作為西藏帶回的一份人生感悟,
那就是:“心懷夢想,去奮斗、去實現(xiàn),人生才能走得更遠”。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