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我老爸在微信群里遇到一位裝修公司的銷售(公司名稱我就不說了,你們知道他們的套路就行了,因為目前有一大幫這樣的公司在做這種一樣的局),對方給他推薦了 “6 萬元全屋樣板房整裝” 的優(yōu)惠活動,說是簽樣板房合同才有這樣的優(yōu)惠。還強調公司工廠就在嘉興,邀請我們去實地考察。剛好也有這個需求,想著裝修是大事,實地看看更放心,我們便按銷售給的地址去了工廠。
到了工廠一個銷售總監(jiān)(后面簡稱銷售2)接待了我們,帶我們去看了里面幾間樣板房,不同風格的都有,說實話看著都還不錯,當時和銷售2幫我們算了一下說全鋁板材整屋裝修總共8.5w,且不包水電費,還送軟裝和家電,當時想了想這個價格也算合理,沒多想,就簽了一份樣板房意向書,交了1萬的定金。
很快裝修公司就派人來量房了,效率看起來還挺高。中間這幾天我上百度也搜了一下全屋鋁板整裝這類的關鍵字,結果全是廣告,而且這個公司在企查查上的告警也挺正常,就放松了警惕。
沒幾天,他們就通知我們去看設計效果。看他們的設計圖我老爸覺得還是挺滿意的。這個時候,裝修公司給了我們一份套了一層全屋整裝宣傳的外殼的裝修材料購銷合同(對,不是裝修合同,是材料購銷合同!按他們的說法是他們只負責板材部分的裝修,所以不是全包裝修的合同,但是我們兩個裝修小白啥警覺都沒有,稀里糊涂的就簽了,如果想看合同的話可以私信我),然后他們要我們把剩下的7.5w都繳全,并且強調都是定制產品,需要收到錢才能做(其實這個地方也有明顯的貓膩,板子都是標品,哪有什么定制一說,只是我們哪會注意這種細節(jié)),我們當時還是隱隱覺得哪里不對的,只不過沒經(jīng)驗問不出什么關鍵的信息。不過我們還是留了一小手,只交了6.5w,剩下的錢約定等裝修結束后結清。
然而等交完錢之后套路就開始連綿不絕了,第一個,墻板送來的時候運費竟然要1800,并且需要我們自己出(這點倒是在合同里寫了,但是他說工程完了之后可以補貼給我們的,我一開始還以為運費能有多少,最多800塊,并且現(xiàn)在看別人的經(jīng)歷這個補貼是拿不到的)。第二個,搬運也得我們自己來,我們想想墻板都已經(jīng)送到了,總不能不要吧。無奈之下,只好自己花錢找搬家公司,把墻板運到了 14 樓的家里,這一趟下來又花了1800。
本以為運費的事已經(jīng)夠讓人糟心了,沒想到安裝環(huán)節(jié)更是離譜。開始安裝前,裝修公司竟然告訴我們,需要我們自己找安裝師傅,或者出錢讓他們幫忙找,安裝費估價16000,是的,你沒看錯。這簡直是豈有此理,我們交了這么多錢,他們竟然連安裝都不負責?更過分的是,安裝的人還沒到,就聯(lián)系我們,讓我們先預交 5000 塊錢安裝費。
到這里,我們終于意識到事情很不對勁了。從最初的 6 萬全屋整裝到后來的 8.5 萬不包水電,從承諾贈送軟裝家電到現(xiàn)在連運費、安裝費都要我們自己承擔,這一系列的變故讓我們清楚地認識到,我們很可能掉進了裝修公司的套路里,這根本就是一家騙子公司!如果繼續(xù)讓他們裝修下去,肯定還會有更多的費用等著我們,只會讓我們越陷越深。
然后我又上網(wǎng)搜了一下有沒有人發(fā)類似的經(jīng)歷,這次終于讓我搜到關鍵字了,“碳晶板騙局”!搜索出來的結果觸目驚心啊,隨便搜了一下,大家看可以看看:
嘉興某裝飾材料有限公司全屋整裝騙局,實際上就是高價買材料男子輕信“全屋裝修”宣傳,花7萬元稱被套路?公司:按套餐算的里面的套路基本上和我們遇到的一模一樣,連合同的格式都大差不差!嚇人的是后續(xù)的其他名目的費用多的數(shù)不過來,之前交的那點錢根本不夠他們坑的,到時候工程做不完之前承諾送的東西統(tǒng)統(tǒng)沒有!
我把這幾個視頻給我老頭子看,我們兩個好幾夜都沒睡著!
于是我果斷要求終止合同,這幾天在和那邊的人拉扯,我希望是將板材全部退掉,可以適當補償一下他們的工費,但是那邊的人堅決不肯,還說我太單純,并且還嘲笑我沒有腦子!是可忍熟不可忍,既然這樣我就想和他們硬剛到底了!
這次發(fā)帖,一個我想求助各位神通廣大的網(wǎng)友,該如何處理讓我的損失最小,第二個是想曝光一下這個騙局的細節(jié),免得更多的人被他們欺騙!不是專業(yè)的人真的很容易上當。第三個是希望有類似上當經(jīng)歷或者正在遭受騙局的人團結起來一起挽回損失。
PS:今天我去了省高院的?法律咨詢處,發(fā)現(xiàn)好多人身邊的朋友親戚都遇到過這種騙局,實在太猖狂了,我們響應國家號召促進消費,活該就該被騙子騙么?這樣后面還有誰敢消費!接待我的老哥看了合同說是基本上很難全身而退,但是他給我推薦了一個相關行業(yè)的大哥再商量一下如何應對,我約了明天和他再當面聊。
幫幫團聯(lián)系上了樓主:
樓主表示,這個所謂的樣板房套路和網(wǎng)上的基本是一樣的,咨詢時承諾送軟包送門窗還有家電,還說如果有人來參觀樣板房他還會給錢,但實際上交了錢以后,除了把墻板加裝完,就沒有后續(xù)了。“當初說除了水電外全屋整裝,現(xiàn)在相當于花了7萬5,只裝了墻板,其他什么都沒有。”
關于當時簽的合同,難道沒有把相關的費用寫明嗎?樓主說:“合同當中有一處很不明顯的地方,很小的幾個字——缺損的材料需要由乙方出錢補全,就這么幾個字,當時的確沒有留意。所以就有后面發(fā)生的情況,運費要錢,搬運要錢。搬運費一共花了3600元,這筆錢他們現(xiàn)在也不退,就說送點燈當作補償,也不知道是什么牌子。”
“目前我爸爸跟他們又簽了一個補充合同,對方幫我們把材料安裝好,之前交的七萬五不退。”樓主告訴幫幫團,因為他父親年紀也比較大了,實在不想再和對方糾纏,所以就各退一步,把材料安裝好就算了。
幫幫團查詢發(fā)現(xiàn):
有類似遭遇的,不止樓主一人。在多個平臺上,關于全屋整裝的投訴不少,浙江、上海、江蘇、山東等地均有網(wǎng)友表示自己“遭遇了套路”。多名消費者反映以為自己簽的是“裝修合同”,實際簽的是建材“購銷合同”
蔡女士在紹興品家裝飾工程有限公司也碰到了類似的套路。“簽完合同付了錢,對方發(fā)來一批材料后就停住了,說好的全包,現(xiàn)在工人什么都要我們自己找了,還要出輔料費。”
仔細研究合同后,蔡女士發(fā)現(xiàn)她簽訂的不是裝修合同,而是定制材料協(xié)議。她向當?shù)毓膊块T報了案。
“數(shù)萬元就能全屋整裝”背后,是虛假宣傳還是營銷套路?為何由此產生的糾紛不斷?
有媒體在暗訪中發(fā)現(xiàn),這類企業(yè)的銷售人員,口頭承諾各種優(yōu)惠政策,實際卻與合同內容大相徑庭,不僅沒有將口頭優(yōu)惠條款寫入其中,“裝修合同”也變成了購銷合同。有的企業(yè)還會邀請消費者參與“樣板房”活動,承諾給予豐厚的報酬,用利益捆綁的方式,拉消費者“入伙”。簽約后,又以合同約定為由,否認口頭承諾。許多消費者面臨著維權無門的困境。
對于消費者來說,應該如何避免此類營銷套路呢?律師建議,消費者要提高法律意識,在對裝修公司進行選擇時,應當綜合考慮價格、服務等各方面因素,在與裝飾裝修公司簽訂協(xié)議時應當盡量明確雙方之間的權利義務,比如裝修范圍、裝修包工方式、裝修材料的品牌、單價、型號等都要提前確定。對于平臺而言,應當加強對入駐企業(yè)的監(jiān)管,從正向引導和負面清單等多途徑來進行規(guī)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