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小學教育
近期,針對“雙減”政策下學校采取的具體措施,公辦民辦學校選擇問題以及學校的特色教育等問題,杭州市大關中學附屬小學校長楊紅霞接受了19樓教育《名師來了》欄目的專訪。
1、“雙減”政策的落地,部分家長還是比較焦慮,僅靠校內的學習和其他同學有差距,對于這樣的焦慮,學校有哪些舉措,對于部分家長的焦慮有哪些建議?
答:雙減政策落地也有一段時間了,雙減一是減輕學生作業(yè)負擔;二是減輕學生校外培訓負擔。其真正的目的就是讓教育回歸到素質教育的本質當中。政策的落實其實對學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減的是負擔,增的是育人質量。因此在這一過程中,學校出臺了系列舉措:
學校以“三增三減”為措施落實雙減工作方案。
1.減作業(yè),增質量
(1)建立年級組長審核制。每天學科組年級組做到作業(yè)質與量的把關,以釘釘形式發(fā)送,各年級個班做好共性與個性的整合。在此基礎上,每月進行不定期座談,督促各教師做好減負工作。
(2)建立飛夢少年成長制。將作業(yè)管理、作業(yè)質量、作業(yè)時長納入到《大關中學附屬小學飛夢小年成長機制》中,附小學生人手一本《飛夢少年成長手冊》每月一回顧,每月一評比,人人爭學科章,由學科教師、課代表將學生作業(yè)管理情況頒發(fā),將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有機結合。
(3)建立課堂教學管理機制
“四環(huán)一鏈”構建附小課堂特色。這也是我校的立項課題,通過學、講、練、評,改變教學生態(tài),真正達到教學評的一致性,讓更多的學生在課堂中得到增長點,這是附小每個教師的共同目標。
2.減用眼,增運動
近年來我國兒童青少年近視發(fā)生率呈上升趨勢,且隨年齡增長有明顯增加,為此學校認真建立健全眼保健操制度,同時,積極鼓勵和倡導學生經常參加戶外活動。學校確保學生校內每天體育活動時間不少于1小時,督促學生課間時間參加戶外活動。
每天晨間、課間、學后大關附小的操場上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孩子們自由奔放,運動著,快樂著。
3.減培訓,增服務
減課外輔導培訓,那課后服務就是“雙減”的一項關鍵舉措。學校在暑期就認真制定了課后服務實施方案:
時間做足。工作日周一到周五全覆蓋,服務時間一般不少于2小時。
質量做優(yōu)。學校在認真制定課后服務實施方案的同時,也建立了各項規(guī)章制度,保障制度、課后服務教師職責、保障制度等讓家長安心、放心。
服務做寬。本學年根據學生的需求,學校提供了23個x班進行了選擇,每周二、周四為課程日,許多孩子根據自己的興趣報班,目前1,1+x,X,三種類別的服務需求人數已經達到60%以上。
政策的落地一部分家長會焦慮而作為家長,也需要我們主動轉變思維,適應新政策,放下擔憂、減少給孩子施壓,把更多時間放在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和人格教育上,給孩子一個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讓他們自由成長。
一個對孩子真正負責任的家長,不能再認為給孩子多報班就是盡責任,而是要真正參與到孩子的成長中來,了解孩子、傾聽孩子,關注他們的身心健康,促進他們的全面發(fā)展,這才是真正需要家長和孩子一起不斷去補習的功課!
2、2019年開始,杭州已經開始實行公民同招,今年更是實行全民搖號,對于公辦學校來說如何看待選“公”還是選“民”這個擇校問題?從過去的這兩年看,這些政策對學校有哪些具體的影響?
答:2019年杭州開始公民同招,這一政策的出臺目的是堅持教育公平、公正原則,使每個孩子享有公平又有質量的教育。每到招生季部分新生家長會焦慮,選擇“公”還是“民”,家長最終的落腳點還是看孩子自身,不盲目擇校,選擇適合孩子發(fā)展的學校作為最終要的標準之一,適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
“公民同招”政策的出臺,無論是公還是民,最為明顯的就是生源的變化。對于民辦來說,從自主挑選,到沒得挑選。對于公辦來說,生源更趨均衡。無論是公還是民,如何面對新形勢,如何變挑戰(zhàn)為機遇?作為公辦管理者所要思考的是,如何站在教育規(guī)律和學生成長的規(guī)律做好課堂教學方式的變革,借學校發(fā)展之勢,有效嫁接全新的辦學模式,從軟實力上下功夫,立質量與品牌,贏服務與創(chuàng)新。從而實現新的飛躍。
3、學校于2008年加入大關教育集團,你覺得和單所學校相比,這種集團化辦學的優(yōu)勢在哪里?如何看待杭州教育集團化的趨勢?
答:我校是于2008年成為大關教育集團成員學校,我想教育局進行集團化辦學真正目的就是:發(fā)揮集團化辦學優(yōu)勢,打造“家門口”的好學校。雖然我進駐集團還不到一年,短短的時間讓我感受到了集團辦學的優(yōu)勢。我想用一句話概括那就是:真正打破了學校間的“圍墻”,共享優(yōu)質教育資源。我們大關中學教育集團在章繼鋼總校長帶領下,校際間管理互通、研訓聯動、質量同進、文化共建、項目合作“五大工程”,有困難大家齊商量,有問題大家共突破,眾人拾柴火焰高,心往一處使,真正實現了1+1大于2的目的。
所以杭州的教育集團化辦學也是一個趨勢:1.更好地解決教育均衡的問題,名校集團化辦學,讓學生真正享受到教育資源均衡化的實惠。2. 通過集團化辦學促進了學校之間的課程建設和教師發(fā)展,學術活動范圍更大了,教育視野更寬了,對教育的理解也更深刻了。也因此縮小校際教育差距,促進區(qū)域教育均衡發(fā)展。
4、大關附小作為全國的航空航天特色示范學校,請介紹下學校特色的開展情況?在雙減政策下,航空航天教育是否會迎來新的變化?
答:我校作為全國全國航空特色學校示范校,一直秉承”我要飛得更高”這一辦學理念,將特色教育不斷深化。
1. 氛圍營造——促進特色校園文化。多年來,學校積極打造校園文化建設,走進附小,無論是科普長廊還是航空航天館或是創(chuàng)客空間教室都會給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們就是想通過文化的建設,達到文化育人的目的。
2. 依托課程——建設學校特色發(fā)展。課程建設是學校特色文化的的落腳點,把航空航天精神融合在科技教育之中,首先開發(fā)校本課程——“藍天夢、飛翔情”, 分低、中、高三冊向學生展示了一個神秘有趣的宇宙,激發(fā)學生向往宇宙、催生夢想。其次:探索“夢想+”STEM課程。2018年我校成為拱墅區(qū)首批“STEAM種子學校”。在這個背景下,我校以“航空航天”精神為引領,創(chuàng)立了以“科技創(chuàng)新、工程設計、合作探索、解決問題”為理念的“夢想+”STEM活動課程。每月11月都會有一次項目學習周,這個月我們就將全面開啟。
3.依托活動——為學校特色發(fā)展助力。我校不僅是航空航天特色校,還是科技為特色的學校,多年來,我們給學生搭建各級各類平臺,積極參加省市區(qū)教育系統(tǒng)組織的各項科技競賽,如三模比賽、模擬飛行比賽、無人機操控比賽、3D打印、創(chuàng)客、機器人大賽等等,各類活動的開展,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動手實踐能力。
今后,我們繼續(xù)深化學校特色建設,同時要在育人模式上作深入研究:將學校的特色發(fā)展與育人深入融合,認真構建“三航并舉:思想引航、榜樣導航、實踐啟航”育人新模式,不僅僅要關注實踐,即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更重要的是思想的引航,挖掘我國航空航天員的優(yōu)秀基因,他們的精神、特質,這才是我們新一代少年更需要的,最終讓我們附小的每一個孩子飛得更高更遠!
5、如何理解“我要飛得更高”?學校怎樣幫助學生飛得更高?
答:這個問題也是我進入大關附小以來一直在思考的問題。“我要飛得更高 ”
我們從五育角度詮釋“更高”這一內涵即:德高有禮——做正直堅毅的擔當者;學高有智——做積極創(chuàng)新的探究者;體高有力——做陽光活力的運動者;藝高有趣——做見多識廣的鑒賞者;技高有道——做能動靈活的實踐者。
那學校如何幫助學生飛得更高呢?多年來學校也認真梳理了屬于大關附小學子的核心素養(yǎng)的關鍵詞,也同樣從五育的角度進行梳理。
德:自我管理、責任擔當
智:善學樂學、質疑探究
體:自信健康、活力向上
美:視野開闊、學會審美
勞:團隊合作、實踐創(chuàng)新
學校的校本課程開發(fā)、各類項目活動的設計緊緊圍繞上述核心最終讓每個孩子通過在附小的學習成長讓自己飛得更高。
6、家長與學校是教育的“合伙人”,我們應該怎么理解這“合伙人”的關系?在平時的家?;又?,學校是怎樣去落實這樣的理念的?
答:說起“合伙人”一詞往往用于企業(yè)比較多,既然是合伙人,他們之間一定建立共同的利益或者有共同的目的。其實教育也是如此,在我看來,良好的教育生態(tài)是“好教育”最關鍵的因素與條件。家庭與學校的關系是教育生態(tài)的重要一環(huán)。因此我想到了教育合伙人。教育合伙人兩者之間共同的目的就是讓孩子得到更好地發(fā)展。教育合伙人機制主要是從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兩個維度,形成“友好”的互利互進的教育關系,讓學校和家長資源有效對接,共同完成對孩子的教育過程。家校共育需要雙方形成共同的教育價值觀,才能真正實現同心、同向、同力。
學校如何去落實這一理念呢?第一,理念要認同。這里的理念指的是學校的辦學理念,及學校的各類規(guī)章制度。我們通過系列菜單式家長學校,有序推進,讓每一位家長認同學校的辦學理念及學校發(fā)展規(guī)劃,達到目標一致心往一處使。
第二責任要擔當。清楚各自重點是落實家校共育的保障。家庭更注重生活、習慣、人文等方面,更多的是身教,更在乎“情”和“理”;學校則更加注重知識技能方面的學習,并借助于此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學校教育是規(guī)范嚴謹且成體系的,更在乎“科學”“秩序”和“理性”。分工不同,但責任都要擔當。
第三,教育要合力。通過良好有效的互動形成合力。比如,家長開放日,學生校訪日,家委會會議等等,相互溝通,相互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讓學校教育向良好的勢態(tài)發(fā)展。
2021-11-23
2021-11-28
2021-12-23
2022-01-17
202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