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可能都聽說過“蒙臺梭利教學”。
“蒙臺梭利教學”由意大利教育家瑪利亞蒙臺梭利創(chuàng)立,斃麃唽⒆约阂簧鷮和挠^察、研究以及教學實驗總結(jié)成了一套方法。通過這套教學方法,兒童常常能夠展現(xiàn)出驚人的天賦。
蒙臺梭利教育很注重父母、老師對孩子語言的引導。今天,中教君將給大家分享5句蒙臺梭利教育金句,老師家長不妨引入平時對孩子的教育中。
1. 我看見你很努力
很多父母會習慣性對孩子說“干得好”“干得漂亮”,但這種說法其實是一種結(jié)果導向的說法。
蒙臺梭利認為應該肯定孩子努力的過程,關(guān)注過程而不是結(jié)果。
讓孩子專注于過程,這樣他們還有很多提升的空間。
比如,如果孩子畫好了一幅畫,與其對他說:“你是個很棒的小畫家”。不如對他說:“我看到你一直都在認真畫畫,最后終于畫出你想要畫的東西了。”
當孩子表現(xiàn)好的時候,也盡量不要直接夸他是個好孩子,而是詳細描述出他哪些地方做得好。
比如:“我看到你把你的玩具車給弟弟玩了,你真的很友善呢。”
這樣說是在描述你看見了孩子做得好的行為,卻不去評判他。
2. 你認為自己做得如何?
孩子可以成為自己的老師,而成人只是孩子的引導員,主要作用是引導孩子“自我發(fā)現(xiàn)”,幫助孩子發(fā)現(xiàn)自己的潛能,給孩子提供他們需要的環(huán)境。
比如,當孩子完成了一幅畫作,他們可能會問父母:“你覺得我畫得好嗎?”或者“你喜歡我的畫嗎?”
這時最好不要先說出來你喜歡還是不喜歡,而是問問孩子:“你自己覺得怎么樣?”
然后和他一起聊聊他的創(chuàng)作細節(jié),比如他為何要用這種顏色,他最喜歡這幅畫哪一部分,他是怎么想到要畫這幅畫的,等等。
這種方式可以培養(yǎng)孩子自我評價的能力,并且給孩子傳遞這個信息——你的努力本身就值得欣賞,并不需要別人去評判。
3. 想想你能在哪里找到?
蒙臺梭利教育認為,孩子需要為自己的事負責,所以也很強調(diào)孩子的獨立能力。
孩子有時候常常想要從父母那里獲得方便,比如不自己收拾衣物,總是問媽媽自己的衣服在哪里,鞋子在哪里。
不要直接幫孩子找,而是問問他們:“你自己想想在哪里能找到?你之前用過之后放在了哪里?檢查過你的房間了嗎?”
用問話引導孩子回憶,為屬于自己的東西負責。
4. 你希望我?guī)椭闶裁矗?/b>
雖然蒙臺梭利教育強調(diào)獨立,但孩子能力有限,有些事情對他們來說還是很有難度。
這個時候,成人需要給孩子幫助。
但是這種幫助并不是說直接為孩子代勞,或者干脆就幫孩子把這件事情做了,而是知道孩子在這件事情中的哪個環(huán)節(jié)需要幫助,便在這個環(huán)節(jié)給予孩子指導。
打個比方,如果孩子在玩拼圖,但是圖案太難了,他怎么也拼不出來。
當孩子向你尋求幫助的時候,可以問他:“你希望我?guī)湍阕鍪裁茨兀?rdquo;
如果孩子說不清楚,可以給孩子提供一些詳細的步驟,比如說:“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拼圖全部圖案是什么,我們先從最邊上開始拼吧。”
在指導過程中,如果孩子自己已經(jīng)可以完成,或者有了躍躍欲試的感覺,就先鼓勵孩子自己去嘗試,告訴他你會在旁邊陪著他,有什么困難隨時可以找你,這樣他們就會很安心地嘗試“挑戰(zhàn)”。
5.在我們家里,我們……
給孩子設(shè)定行為規(guī)則的時候,可以說:在我們家里,我們……(吃飯不會看手機/自己的玩具要自己收拾等等)。
“在我們家里”這句話,其實是要提醒孩子這個家庭中的行為規(guī)范,強調(diào)了規(guī)范在哪里適用,當孩子在這個環(huán)境中時,他們更容易自發(fā)提醒自己應該表現(xiàn)出哪些行為。
比如,吃飯的時候?qū)⒆诱f:“在我們家里,吃飯的時候不看電視。”就比直接對孩子說“不許看電視”更加有強調(diào)性。
通過這個話語,不僅是在給孩子傳達家庭規(guī)則,也是在給孩子創(chuàng)造一種“歸屬感”。
每一個人都希望自己屬于一個“集體”,對于孩子來說,最重要的“集體”就是家庭。遵守這個集體的規(guī)則,也是在確定自己屬于它。
這5句話都很簡單,希望大家能用起來。
來源: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