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老師拋出了一個問題,讓家長們陷入了沉思:“你有沒有想過,要把孩子培養(yǎng)成什么樣的人?”
很多家長包括我,從未思考過這個問題,所以在育兒道路上缺乏目標、失去方向——別人報舞蹈班,就跟著報舞蹈班;別人孩子學畫畫,就讓孩子去學畫畫。
在劉老師看來,她的目標是讓孩子成為這樣的人:
為自己負責任的人
高自尊的人
能為自己做選擇的人
內心寧靜的人
是不是很驚訝?培養(yǎng)一個北大才女,劉老師的目標并沒有我們想象中那么“高深”。
以這個為目標,劉老師給出的暑假計劃指南就是——深度陪伴!
如何深度陪伴呢?她給出了以下5個建議。
√讓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
每個孩子年齡、性格也不同,有的喜歡安靜,有的比較好動。沒有標準答案,適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
√旅行是深度陪伴的最好方式
旅行是和孩子「深度連接」的最佳時機。人在充分放松的時候,愛才能釋放出來。如果你平時工作比較忙,那么旅行正好可以好好表達對孩子愛,讓孩子獲得心理能量,這對孩子的成長來說是非常寶貴的財富。
√陪孩子一起讀書
讀書,讀孩子的書,是你們聊天的題材。有時候,你們會忽然套用一句書里的臺詞,然后彼此會心一笑。因為,這是一個旁人聽不懂的秘密,只屬于你們。最珍貴的,是你們之間將永遠不缺話題。
√共同做一件有意義的事
比如一家人一起做飯。廚房也可以成為孩子們的“游樂場”,讓孩子在做飯中獲得更強的感知力與觀察力;你們在交流烹飪技巧、美食的過程中,可以讓孩子們獲得更強的溝通能力。
√進行一場深度的親子溝通
深入的溝通,劉老師提出了有個關鍵點。
尊重孩子(不批判)真誠(怎么想的就怎么說)好奇(保持對孩子的好奇)傾聽(放下手中事情,少說多聽)提問(多提問,少說祈使句、陳述句)回應(重復孩子的話、回應孩子的感受)
劉稱蓮是誰?
她是《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陪孩子走過初中三年》、《陪孩子走過高中三年》系列暢銷書作家。
2011年,她的女兒因為素質全面、成績優(yōu)秀,同時被北京大學和香港大學錄取!
2013年,劉稱蓮被評為“中國榜樣家長”。
她同時是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薩提亞模式家庭治療師、親子關系培訓師。
她熱愛讀書寫作。不僅讓女兒成才,還影響了老公,一起開了一家書店“第二書房”,讓社區(qū)里的孩子都有機會來“悅讀”。
媽媽多思考,女兒成績才更好
你好,我是劉稱蓮,若辰的媽媽。
若辰小時候,家里比較窮,全家擠在一間簡陋的出租平房里。冬天沒有暖氣,只能燒蜂窩煤,夏天沒有空調,只有一個窗戶能通風。
后來我們找到了個好去處——冬暖夏涼的書店。若辰也因此愛上了讀書。
女兒小學的數(shù)學一直不及格,嚴重偏科!
我記得曾經(jīng)有次暑假,老師布置的數(shù)學作業(yè)是每天50個速算題。
我心想,這有什么用呢?
不如讓孩子每天放學后跟我一起去買菜好了!
想吃什么,就買自己喜歡的菜,順便就把速算用上了。
有一次家里修燈泡,電路的并聯(lián)串聯(lián)也是趁機講的……
慢慢地,孩子找到了數(shù)學的興趣,成績一點點提升。
我認為,父母指導孩子學習,最重要的就讓孩子愛上學習,讓他們覺得:“原來學習這么有趣”!
教育本質是什么?考高分,上一個好大學就是成功的?
在我看來,媽媽要愛思考也愛生活,這樣孩子才能明白學習的意義是為了生活得更好,這比成績始終名列前茅更重要。
我的育兒經(jīng)總結起來就是7個字:用心、用愛、用方法!我相信你,也一樣可以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