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錄取接近尾聲,收到錄取通知書的都開始準備大學生涯準備工作。首先恭喜你成為大學生,上大學啦!每一年錄取結束,都將有一批學子即將步入大學的校門。
這本來是一件好事,但生活費該給多少卻成了橫在父母與準大學生之間的新難題。
今天來問問大家,大學一個月生活費多少合適吧!
先來看看已經上了大學的孩子怎么說:
學生A
2500 都!不!夠!
早中晚飯,買水果、飲料和零食:5+10+10+20=45,45×30=1350;
每周和同學唱歌、看電影、聚餐,大約150,一個月共600;
話費網費電費水卡公交卡,一個月120;
買衣服、鞋、化妝品、護膚品、日用品每月差不多500;
合計1350+600+120+500=2570。
講真,光娛樂費就是按最少的算了……還有飯費也是按最低標準算的,不可能天天吃食堂啊。
學生B
1200 就!夠!了!
(早飯5元+午飯10元+晚飯8元)×30=690元,偶爾需要買些水果,每月60足夠,計750;
聚餐、休閑娛樂每周頂多50,并不是每周都需要娛樂支出,計150;
話費電費網費每月合計100元;
洗面奶肥皂洗衣粉沐浴露牙刷牙膏等日用品買了之后可以用好久,加起來每月算50;
這些合計750+150+100+50=1050元,衣服鞋不是每個月都需要買,還剩下150足夠。、
那大學生生活費到底多少合適,本版提出幾個參考依據,供各位家長、準大學生參考:
01 所在城市
北上廣深這種一線城市,還有廈門、杭州、大連這種消費水平比較高的二線沿海城市,生活費肯定要多一點。
但城市消費水平不能盲目猜測,一些西部城市的消費水平可能也比較高。各位家長可以在送孩子去學校的時候了解下孩子大學所在城市的生活水平及消費情況。
02 學校位置
有的學校校區(qū)在城市中心,有的在郊區(qū)或開發(fā)區(qū),消費水平也肯定不一樣。城中心的生活費需要更多,郊區(qū)的消費水平低、消費場所較少,一般花銷較少。
03 所學專業(yè)
很多家長以為跟學習相關的只有學費,這就不對了。日常學習,花費還真不少。很多專業(yè)也需要買參考資料。比如學英語學法律學會計,要買一大堆考試教材。有些專業(yè)考試的教材是很貴的,生活費要將這部分考慮進去。
04 社團活動
上大學后,要和不同的人相處。如果參加社團活動比較多,聚會開銷大,生活費可以多一點。
05 性格興趣
除了學習,大學生應該有廣泛的興趣。讀書要買書吧,看電影要買票吧,運動要買裝備吧,旅行要花的就更多了。正是青春好時光,這些錢千萬不能省。
06 家庭條件
種種開銷,還是要以家里的經濟條件為根本。家里比較富裕,可以適當多給一些生活費,但也別毫不節(jié)制。
因為大學時候同樣是該培養(yǎng)人理財消費能力的時候。“上不封頂”的生活費必然會讓大學生沉迷享樂,喪失初心。
07 回家頻率
回家次數(shù)較多,就需要更多生活費!剛踏入大學校園的孩子大多第一次離開家,生活上會有很多的不習慣,父母也會不放心,剛開始回家次數(shù)不會太少,當然距離特別遠的就另當別論了。
距離近的孩子需要坐車回家,沒有幾十塊也是回不去的,遠一點的要坐火車,大概就要一二百了,再遠一點的就需要坐飛機了,價格就更貴了。
其實,每個城市、每所學校的消費基準不同,每月生活費多少合適,入學時可以咨詢迎新的學長學姐,他們最有發(fā)言權。
另外,合理規(guī)劃自己的消費,甚至可以建立一個專門的記賬本,養(yǎng)成合理消費的習慣,千萬別像有的小伙伴一樣,每到月末都是靠方便面度日。
錢實在不夠花完全可以自己賺。各種勤工儉學與兼職,還是要提醒兩點:一是合理安排時間,不影響學業(yè)為主;二是對用人單位和崗位仔細選擇,避免上當受騙。
你準備每月準備給孩子花多少錢?
附上高考群家長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