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慧因高麗寺出來后,我們一路走到楊公堤。西湖最著名的三堤是白堤、蘇堤和楊公堤,我都去過了。這天的第二站,是去尋找楊公堤的“景行古橋”。老公告訴我,前面那條路都是楊公堤,之前來過好幾次了,我才知道我來過了楊公堤,但是我說那座古橋肯定不是在喧囂的馬路外面。
我就跟他介紹了下這橋,給他看了圖片和大概位置。他說這里來了這么多次,竟然不知道還有古橋的,他也只能根據導航大概位置和自己的方向感來尋找。是的,它的位置不太好找,這大概也是它低調了這么多年的原因之一。
先來說下楊公堤,它因由楊孟瑛主持開挖而成,故名楊公堤。堤上有六橋,自北向南名為:環(huán)璧、流金、臥龍、隱秀、景行、浚源。與東面的蘇堤六橋前后呼應,合稱為“西湖十二橋”。
它全長3.4公里,北起靈隱路,南至虎跑路,串聯起曲院風荷、金沙港、杭州花圃、茅家埠、烏龜潭、三臺夢跡、浴鵠灣和花港觀魚等著名景點。如果你不想去人山人海的西湖邊,不妨來楊公堤走走看看,體驗這片隱藏在西湖邊的秘境,沿途的小眾景點肯定會讓你難忘。
景行古橋現為楊公堤六橋中唯一尚存的古橋,橋名源自《詩經·小雅》“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既表達對明代杭州知府楊孟瑛浚湖筑堤功績的景仰,又與楊公堤“人行景移”特色相契合。經2003年整修后保留清代石拱結構,橋東側眉石刻有“金行橋”字樣,現作為保護性古建筑僅供觀瞻。
想要找到這座古橋還真的不容易,先從楊公堤走到花港公園西門,走過一個木質水景平臺,沿著湖邊走。一路清幽,鮮少游人,直到看到立著“楊公堤”題刻的碑亭,就知道景行古橋就在不遠處了。我們繼續(xù)往前走的時候終于看到了個介紹古橋的公示牌,老公說古橋應該就在這了,但我們看了一圈都沒看到。
于是,繼續(xù)前行,看看是不是在前面。剛走幾步,不知道為啥我突然轉身了,回頭就看到了這座古橋,我對比著照片,興奮地跟老公說,看到了看到了,就在這。真的不可思議,它竟然藏在一片蔥蘢的草木中間,橋身爬滿青苔,太隱秘了。這座橋不能走人的,被封起來了,如果我沒有回頭看,很可能就會錯過了。
所以,當我看到它時,真的很激動,那一瞬間覺得走了這么多路流了這么多汗都是值得的。跟老公兒子身處人煙稀少又風景優(yōu)美的西湖風景區(qū)里,幸福有了具象化。什么才是人生的意義,每個人的標準和感受都不一樣。對我來說,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并善于發(fā)現生活中的小美好小確幸,就是有意義的人生。
它的外觀斑駁古樸,走近細看才能感受到歲月在石板上留下的痕跡。下次我一定要試試茅家埠的游船線路,等小船鉆進橋洞的時候再好好看看這座古橋,肯定會有穿越時空的奇妙感。楊公堤來了多次,才發(fā)現里面還有這么多隱藏的清幽之美,不枉此行啊,在我生日這天能找到景行古橋,特別開心。
本來老公打算帶我走到趙公堤的,但想想看走過去會比較累,天還這么熱,怕中暑了,就說坐公交車去,節(jié)假日的西湖邊人太多太堵車了,有時等公交都得等很久,但來西湖邊還是公交車方便些。正好我一直想體驗下194路公交車,這次讓我如愿以償了。我們就把楊公堤逛了一圈,走到了公交站臺。
是的,杭州人有自己的過山車,這個過山車,其實指的就是194路公交車。楊公堤上這六座橋,被網友稱為“過山車六兄弟”。因為每座橋都有很大的坡度,所以車輛過橋時,會有失重感,楊公堤也因此成了杭州人心中著名的“西湖過山車”路線。如果路上不堵車,司機師傅心情也不錯時,一路都是翻倍快樂。
之前我看新聞說杭州公交集團新推出的一輛主題巴士,名字就叫“過山車巴士”,在194路上運營,車身和車廂內都充滿童趣。主題車廂里,還安裝了分貝儀,讓乘客們在感受過橋刺激的同時,還能比一比誰的吶喊聲更有穿透力。
我就很想帶悠寶去體驗下,老公說沒看到過這個主題巴士,不知道現在還有沒有了。他還說我們之前坐過這個路線的,只不過不是194路。我說,坐不了主題巴士也沒事,就坐坐普通的194路就行。我特意帶娃坐到公交車后排,有點過山車的感覺,但不多,畢竟周末人多,司機師傅不會特意加速的。
雖然沒有體驗到明顯的過山車感覺,但兒子還是很開心,在車上這看看那看看,一路上看到外面的車子和人群就很興奮地跟我說。你每次出門玩就喜歡看路上各種車子和公交車,看到公交車就激動,但只坐過幾次。我也很久很久沒坐過公交車了,自從杭州有了地鐵后,我就很少坐公交車了。
有人文歷史,也有無限風光,既古韻意趣,又蓬勃朝氣,這就是楊公堤。楊公堤上還有豐富的歷史文化遺跡,這次是專門來找景行古橋的,以后天氣涼快點了再抽空來探尋其中的風景和秘境吧。
做什么都是消耗一生,那就不如去多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