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要上幼兒園了,這之前最焦慮的恐怕是爸爸媽媽們,因為寶寶的焦慮還沒來的這么早。以前,寫過許多關于這方面的文章,又到幼兒園報名季,來詢問的爸爸媽媽們多了起來,在此,想分門別類的寫寫寶寶上幼兒園之前,爸爸媽媽們需要準備的工作。
孩子的語言能力,是小朋友上幼兒園能否盡快適應的最最重要的因素,因為寶寶的需求只有說出來才能得到滿足,寶寶的需求只能得到及時滿足,才能夠有安全感。因此 ,在語言表達上,孩爸孩媽們要做好這些:
一.教育寶寶學會向他人表達自己的需求
現(xiàn)在上幼兒園,有托班的幼兒園,寶寶最小的是兩周歲,如果沒有托班,寶寶最小的是三周歲。兩歲多的孩子,表達自己的簡單需求已經(jīng)沒有問題:
“老師,我想玩玩具。”
在上幼兒園以前,爸爸媽媽可以教寶寶說規(guī)范的語言,少用兒向語,因為兒向語具有更多的地方特色 ,寶寶向老師說的時候 ,老師可能會聽不懂。
如果寶寶一時難以更改,那么,爸爸媽媽們可以給老師提供一些書面信息,說明孩子想喝開水、上廁所等是怎么說的。
寶寶學會規(guī)范的語言,不僅有利于寶寶的話能讓老師聽懂,還有利于寶寶說的話能讓同伴聽懂,能讓寶寶更快的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二.教寶寶如何用語言和同伴進行交流
語言是人際交往中最重要、最直接的工具 。帶新生班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有不少寶寶不知道怎么和同伴交流,想同伴手里的玩具;想吃同伴的東西,不是先動口,而是直接動手,因此互不相讓,打架的事經(jīng)常發(fā)生。
別小看了小朋友的交際能力和小朋友的寬容之心,那些學會用商量的口氣和小朋友交流的寶寶,人際關系往往更融洽,需求也能夠得到滿足。
想要對方手中的玩具,說一句:
“能讓我玩一下嗎?”
想和對方交朋友,就說:
“你能和我一起玩嗎 ?”
這種人際交往的能力,用一兩天的功夫不可能養(yǎng)成的,需要爸爸媽媽們在日常生活中 言傳身教,慢慢培養(yǎng)。
“寶寶,能把你的東西讓我吃一點嗎?”
“寶寶,能幫我一個忙嗎 ?”
“寶寶,我們一起下去玩一下好不好 ?”
這樣和孩子說話,讓孩子感到自己被尊重,也學會了用語言尊重別人,和別人交往的能力。
三.學習用語言和他人打招呼 學習一些禮貌用語
許多人習慣對陌生人說禮貌用語,對熟悉的人則說不出口。其實禮貌用語不只是簡單的說“對不起、沒關系、謝謝、早上好 ”等等,最重要的是語言里包含著對他人的尊重。
對他人禮貌,很多人做得到,對親人禮貌,有些人會覺得沒必要,是這樣嗎?
有些爸爸媽媽會向我抱怨:“我家的孩子到家都不叫我一聲。”
我反問他們:“你出門和回家的時候,會跟孩子打招呼嗎?”
難道孩子回家不和父母打招呼,不用禮貌用語,要怪孩子?不!這肯定是父母沒有做好。因為孩子的行為,就是父母的影子,你想孩子做到的事情,自己首先要做到。
我們幼兒園的老師很羨慕我:“那些不愿意說話的小朋友,怎么都愿意和你打招呼? ”
這些老師當然不知道,無論在哪,遇到認識的小朋友,我都會主動打招呼:“某某好!”而且,這個小朋友無論是否答應,第二次我同樣會打招呼。
他們的爸爸媽媽有時候會責怪孩子:
“老師叫你呢,你怎么不回答?”
我會悄悄地告訴他們的爸爸媽媽,不要責怪孩子,他們比較內(nèi)向,需要成人更多的耐心,更多的關心。
所以,當父母一方出門的時候,要做好表率:
“我去上班啰!”
“我回來啦!”
在家的一方也要積極回應。
這不是客套,這是家的儀式感,更是心理上的滿足。當孩子慢慢長大,在外面受到了壓力,一聲聲溫暖的互動,是釋放壓力的最好的辦法。
我有一個朋友告訴我,每次壓力很大的時候,他喜歡 到奶奶家,每次敲門,他奶奶開門以后,會給他一個擁抱,一個笑臉,他非常享受這種溫暖。
語言是有力量的,出門之前,回家之后,彼此的一聲問侯,是對家人的關愛。
孩子的語言方式,孩子的說話風格,肯定先從父母那里習得,父母在這方面做好了,孩子在言傳身教下會做的得更好,孩子上幼兒園,先從學會和家人打招呼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