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胎兒雙頂徑標(biāo)準(zhǔn)
孕16周:雙頂徑的平均值為3.62士0.58''腹圍的平均值為 10.32士1.92''股骨長為 2.10士0.51.
孕17周:雙頂徑的平均值為3.97士0.44''腹圍的平均值為11.49士1.62''股骨長為 2.52士0.44.
孕18周:雙頂徑的平均值為4.25士0.53''腹圍的平均值為12.41士l.89''股骨長為2.71士0.46.
孕19周:雙頂徑的平均值為4.52士0.53''腹圍的平均值為13.59士2.30''股骨長為3.03士0.50.
孕20周:雙頂徑的平均值為4.88士0.58''腹圍的平均值為14.80士l.89''股骨長為3.35士O.47.
孕21周:雙頂徑的平均值為5.22士0.42''腹圍的平均值為15.62士1.84''股骨長為3.64士0.40.
孕22周:雙頂徑的平均值為5.45士0.57''腹圍的平均值為16.70士2.23''股骨長為3.82士0.47.
孕23周:雙頂徑的平均值為5.80士0.44''腹圍的平均值為17.90士1.85''股骨長為4.21士0.41.
孕24周:雙頂徑的平均值為6.05士0.50''腹圍的平均值為18.74士2.23''股骨長為4.36士0.51.
孕25周:雙頂徑的平均值為6.39士0.70''腹圍的平均值為19.64士2.20''股骨長為4.65士0.42.
孕26周:雙頂徑的平均值為6.68士0.61''腹圍的平均值為21.62士2.30''股骨長為4.87士O.41.
孕27周:雙頂徑的平均值為6.98士0.57''腹圍的平均值為21.81士2.12''股骨長為5.10士0.41.
孕28周:雙頂徑的平均值為7.24士O.65''腹圍的平均值為22.86士2.41''股骨長為5.35士0.55.
孕晚期B超檢查胎兒發(fā)育的正常值
孕29周:雙頂徑的平均值為7.50士0.65,腹圍的平均值為:23.71士1.50''股骨長的平均值為5.61士0.44.
孕30周:雙頂徑的平均值為7.83士0.62''腹圍的平均值為:24.88士2.03''股骨長的平均值為5.77士0.47.
孕31周:雙頂徑的平均值為8.06士0.60''腹圍的平均值為:25.78士2.32''股骨長的平均值為6.03士0.38.
孕32周:雙頂徑的平均值為8.17士0.65''腹圍的平均值為:26.20士2.33''股骨長的平均值為6.43士0.49.
孕33周:雙頂徑的平均值為8.50士0.47''腹圍的平均值為27.78:士2.30''股骨長的平均值為6.42士0.46.
孕34周:雙頂徑的平均值為8.61士0.63''腹圍的平均值為:27.99士2.55''股骨長的平均值為6.62士0.43.
孕35周:雙頂徑的平均值為8.70士0.55''腹圍的平均值為:28.74士2.88''股骨長的平均值為6.71士0.45.
孕36周:雙頂徑的平均值為8.81士0.57''腹圍的平均值為:29.44士2.83''股骨長的平均值為6.95士0.47.
孕37周:雙頂徑的平均值為9.00士0.63''腹圍的平均值為:30.14士2017''股骨長的平均值為7.10士0.52.
孕38周:雙頂徑的平均值為9.08士0.59''腹圍的平均值為:30.63士2.83''股骨長的平均值為7.20士0.43.
孕39周:雙頂徑的平均值為9.21士0.59''腹圍的平均值為:31.34士3.12''股骨長的平均值為7.34士0.53.
孕40周:雙頂徑的平均值為9.28士0.50''腹圍的平均值為:31.49士2.79''股骨長的平均值為7.4士0.53.
二、孕期腹圍宮高標(biāo)準(zhǔn)
孕期各階段的宮高和腹圍參考值
懷孕中后期腹圍正常值 單位:cm
孕月 腹圍下限 腹圍上限 標(biāo)準(zhǔn)
5 76 89 82
6 80 91 85
7 82 94 87
8 84 95 89
9 86 98 92
10 89 100 94
注:是平躺著量的
宮高正常值表
妊娠周數(shù):手測宮高 尺測宮高
滿12周 恥骨聯(lián)合上 2—3橫指
滿16周 臍恥之間
滿20周 臍下一橫指 18(15.3—21.4)厘米
滿24周 臍上二橫指 24(22—25.1)厘米
滿28周 臍上三橫指 26(22.4—29)厘米
滿32周 臍劍之間 29(25.3—32.0)厘米
滿36周 劍突下二橫指 32(29.8—34.5)厘米
滿40周 劍臍之間 33厘米二、孕期腹圍宮高標(biāo)準(zhǔn)孕期各階段的宮高和腹圍參考值 懷孕中后期腹圍正常值 單位:cm 孕月 腹圍下限 腹圍上限 標(biāo)準(zhǔn) 5 76 89 82 6 80 91 85 7 82 94 87 8 84
三、羊水指數(shù)
羊水指數(shù):水指數(shù)就是在做B超時,以孕婦的臍部為中心,分上,下,左,右4個區(qū)域,將4個區(qū)域的羊水深度相加,就得到羊水指數(shù),孕晚期羊水指數(shù)的正常值是8~18厘米。平時講的羊水正常值3~8cm是指羊水最深度。
四:臍動脈相關(guān)
RI:臍動脈血流阻力指數(shù)
S/D或者A/B:臍動脈血流速度峰谷比
搏動指數(shù)PI
正常妊娠時胎兒的S/D、RI值隨著妊娠時間推移呈降低趨勢,尤其S/D值的變化是掌握胎兒發(fā)育是否正常的重要指標(biāo)。
第一階段:孕26~28周S/D、RI值若升高(28周后S/D應(yīng)小于3,RI應(yīng)小于0.8),主要應(yīng)考慮:
(1)胎兒畸形:胎兒先天性疾病與臍動脈阻力關(guān)系密切,應(yīng)進(jìn)一步B超檢查。
(2)臍帶異常:當(dāng)臍帶纏繞、過長或過短、過細(xì)影響到胎盤循環(huán)時,出現(xiàn)異常的是血流阻抗指數(shù)。若S/D值高于正常值,且B超顯示臍帶繞頸等異常情況,應(yīng)根據(jù)妊娠分階段嚴(yán)密觀察。
(3)胎盤功能不良:胎盤的病理改變可致胎盤容量減少,有效血管總截面積下降,增高血流阻力,使其血液灌注量下降。
(4)胎兒宮內(nèi)發(fā)育遲緩(IUGR):引發(fā)孕婦發(fā)生IUGR的原因很多,除了遺傳營養(yǎng)、有害接觸、畸形、病毒等因素外,因胎盤等妊娠附屬物所致的IUGR所占比重日益加大,表現(xiàn)為S/D、RI值增高。
第二階段:36~37周以后監(jiān)測,臍動脈血流阻抗分三級。
1級:S/D值<3.0,臍動脈血流阻抗處于正常水平。
2級:S/D值>3.0,但<4.0,不會引發(fā)急性胎兒窘迫,應(yīng)及時治療,防止病情惡化。
3級:S/D值>4.0,將導(dǎo)致圍產(chǎn)兒預(yù)后不良。
第三階段:分娩期臍動脈阻抗指標(biāo):
正常妊娠孕婦臨產(chǎn)時,S/D值無明顯變化,若指標(biāo)異常,提示圍產(chǎn)兒預(yù)后不良。
如果診斷為臍血流異常,最好每天數(shù)胎動以監(jiān)視胎兒狀況。如果臍血流異常狀況不是很嚴(yán)重的話,建議采取左側(cè)臥位
五、胎盤相關(guān)
正常B超胎盤厚度為3.6--3.8厘米,一般不超過5厘米。2、膜狀胎盤特點是胎盤面積大而薄,妊娠中期易于出血。如果是小胎盤可導(dǎo)致胎兒宮內(nèi)發(fā)育遲緩,及足月低體重兒。
胎盤:
位置是說明胎盤在子宮壁的位置;胎盤的正常厚度應(yīng)在2.5-5厘米之間;鈣化一項報告單上分為Ⅲ級,Ⅰ級為胎盤成熟的早期階段,回聲均勻,在懷30-32周可見到此種變化;Ⅱ級表示胎盤接近成熟;Ⅲ級提示胎盤已經(jīng)成熟。越接近足月,胎盤越成熟,回聲的不均勻。
CDFI示胎兒頸部未見環(huán)狀彩色血流應(yīng)該說明沒有臍帶繞頸現(xiàn)象。
胎位縮寫
胎位為先露部的代表在產(chǎn)婦骨盆的位置,亦即在骨盆的四相位--左前、右前、左后、右后。
頂先露的代表骨為枕骨(occipital,縮寫為O);臀先露的代表骨為骶骨(sacrum,縮寫為S);面先露的為下頦骨(mentum,縮寫為M);肩先露的代表骨為肩胛骨(scapula,縮寫為Sc)。
胎位的寫法由三方面來表明:
1、代表骨在骨盆的左側(cè)或右側(cè),簡寫為左(L)或右(R);
2、代表骨名稱,如頂先露為“枕”,即“O”,臀先露為“骶”,即“S”,面先露為“頦”,即“M”,肩先露為“肩”,即“Sc”;
3、代表骨在骨盆之前、后或橫。例如頂先露,枕骨在骨盆左側(cè),朝前,則胎位為左枕前(LOA),為最常見之胎位.
BB胎位ROA表示:頭先露,右枕前。
在順產(chǎn)的最佳胎位來講,這種胎位排第二。LOA頭先露,左枕前排第一。
LOA頂先露,枕骨在骨盆左側(cè),朝前,則胎位為左枕前位,是最常見的正常胎位,也是比較容易順生的胎位。
ROA頂先露,枕骨在骨盆右側(cè),朝前,則胎位為右枕前位,這種胎位排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