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地鐵文明出行關乎你我他 文明上下車、1米線排隊,你做到了嗎?
斑馬線前讓行已經(jīng)成了杭州這座城市的驕傲,而杭州地鐵平均每天有60萬人次的客流量,乘客的文明出行也將直接影響杭州的文明程度。昨天下午2點,來自浙江大學的三位大學生志愿者來到武林廣場地鐵站,體驗“地鐵文明大使”的文明引導工作,看看現(xiàn)實中的杭州地鐵文明程度到底怎樣。
兩小時后,記者分別請到地鐵乘客、地鐵文明勸導員和三名大學生志愿者現(xiàn)身說法。
乘客:整體可以,不過有人會在車內吃東西
乘客小盧是杭州采荷中學的學生,準備放學回家。她說,地鐵站里的衛(wèi)生狀況挺好的,“不過,人多的時候上下車比較擠,有時候出個門都困難;車上有些人還吃東西,雞排啊榴蓮啊,一會兒香一會兒臭,超尷尬”。
在附近上班的徐先生這會兒正要去下沙辦事,他對杭州地鐵整體印象也不錯,年輕人能給老人讓座。不過,“前幾天有人在地鐵上嗑瓜子亂扔瓜子殼,我覺得這個現(xiàn)象不太文明。”徐先生說。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的王同學昨天在武林廣場附近參加招聘會,在進地鐵站下自動扶梯的時候,他發(fā)現(xiàn)大家都井然有序地靠右邊站立,乘客們都自覺地先下后上,覺得杭州人近年來的素質在提高。
地鐵文明勸導員:看到乘客自覺排成一隊,真的很感動
洪阿姨在武林廣場地鐵站做文明勸導員已經(jīng)有些時間了。在她看來,杭州地鐵的文明是比較令人滿意的。長假第二天,是洪阿姨值班。“10月2日那天,乘客站得很好的。我還拍了照片發(fā)到網(wǎng)上呢。”洪阿姨說著便掏出手機,“那天人太多了,很多人都擠不上車,但還是很自覺地在1米線外排成一隊,我看了都很感動。”
不過也有個別不理解文明引導工作的乘客,但畢竟是極少數(shù)的。
洪阿姨覺得,1米線排隊關鍵還是要有一兩個人排好做榜樣,后面大家自然就跟上了。
大學生志愿者: 有進步,想繼續(xù)推廣文明出行
浙大學生小屠是杭州本地人,在她看來杭州地鐵文明出行已經(jīng)比以前有了進步。她說:“幾個月前,乘客候車排隊的意識還較差,隊伍不長但總站成一堆,很難看。不過現(xiàn)在好些了,1米線外候車區(qū)域劃出了綠色的排隊框之后,有些人開始自然地就排在框里。”
小毛是就讀于浙江大學藝術系的蘇州人,她認為候車區(qū)乘客的表現(xiàn)要比想象中好一些。她在做勸導工作時發(fā)現(xiàn)一位媽媽帶著兩個女孩在候車,兩個女孩在進出車門的區(qū)域玩耍,媽媽說:“車快來了,不要擋著其他人,快來排好隊。”
不過,小毛倒是覺得蘇州地鐵文明程度要比杭州好一些,“杭州地鐵主要是車到站時,有些人不愿意先下后上”。
大學生小鄭是金華人,他覺得相比他去過的一些城市,杭州地鐵乘客的表現(xiàn)不錯,“有的城市,他們會在地鐵屏蔽門的位置安裝欄桿分成兩邊,疏導乘客上下車,不過還是?吹胶芏嗳瞬环稚舷萝囃ǖ溃瑪D。”
傍晚,三名大學生的“地鐵文明大使”體驗工作結束了,他們說,回到學校后要與志愿者協(xié)會一起研究其他城市的地鐵文明出行情況,通過校園活動推廣文明出行,希望杭州地鐵出行文明更進一步,變成杭州的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