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贊過
閱讀數(shù):5172 | 回復數(shù):16
![]() 在現(xiàn)在的生活中,相親不再是為了尋找最適合的另一半而相親,而是成為了一種生活潮流。自從《非誠勿擾》將電視相親帶入大眾的視野,不少新型的相親模式走進人們的生活,父母代子女相親、網(wǎng)上相親、微博相親等等。不知不覺,我們不自覺的去相親,以至停不下來上了癮……【心理IN詞:相親成癮癥】 相親儼然已成了不少單身男女生活內容中的一部分,從而養(yǎng)成了習慣,如果打破這個習慣,會非常的不習慣,如果有一個月沒有相親了,TA會疑問:怎么沒有人給我介紹對象了?我是不是該再好好尋找周邊的目標了?等等一些暗藏在心理的想法,產(chǎn)生了控制。 知名心理專家劉松燕指出有專家指出,頻繁相親而不成功的人,至少證明自身確實存在問題,很有可能已經(jīng)相親成癮。不過,她認為,一般性的相親成癮并不代表有心理問題,正確調節(jié)即可改善,如果發(fā)展成不可控的心理疾病范疇,則需要尋求心理醫(yī)生的幫助。 (劉松燕,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輕松心理工作室創(chuàng)始人。中國心理學會注冊心理師,國家心理咨詢師執(zhí)業(yè)資格培訓講師,心理咨詢督導師。擅長婚戀情感、親子關系、情緒管理、心身疾病、神經(jīng)癥等。) 為何會相親成癮? 一種是相親無數(shù)上了癮,相出了快感,并以此為樂,從此光相親不戀愛;另一種則是相親失敗次數(shù)多了,心生自卑,從此看破紅塵,不再相信愛情。無論哪種現(xiàn)象,“這都是相親的動機有問題”,劉松燕認為,相親不再被賦予重大“使命”,而是成為了不少年輕人交朋友的新方式。這種對相親的不重視,往往會影響對相親的最初期待,相親的方式甚至決定,最終的成功率也會大大折扣。這種人一般生活圈子相對狹窄,生活方式單調。 另一種動機,即是從相親中獲得一種新鮮感和滿足感。比如有相親,不少人會把自己打扮的非常漂亮,成為了一種公式,并不是真的喜歡這身打扮,而是被控制了;相親了無數(shù)次,而和她相親的人她大部分都不記得了。劉松燕說:“這種人的生活方式比較單調,通過相親中打扮時髦等新刺激,尋找生活新鮮感,也是動機有問題。” |
快速回帖 使用高級回帖(可批量傳圖、插入視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