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做個中國南北方的差異排名,「主食吃什么」絕對能排第一。
南方人喜歡大米飯,北方人愛面食,面條、饅頭是心中最愛。南北兩方本來各自相安。
但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南北方人都撇開了老習慣,關心起「熱量」來了。
米飯、面條、饅頭,到底哪個熱量高?哪個吃了不容易胖呢?
——
哪個熱量更高?
咱們先來看看原料,大米與面粉(小麥粉)。
因為它們的淀粉含量接近,含水量的差別也不超過 10%。所以,它們的熱量,基本都是 345 千卡 / 100 克生重。
這也就意味著,100 克生大米煮的飯、100 克生面粉做的饅頭,熱量其實差不多。
但是!一旦生米煮成了熟飯、面粉做成了面條和饅頭,就大不一樣了。

二話不說,我們直接先來看結果。
每 100 克食物中的成分含量

數(shù)據(jù)來源:中國食物成分表 第 6 版
為什么大米和面粉做熟后,熱量就大不相同了呢?
關鍵其實在于含水量。
美食的誕生是一個奇妙的化學反應。
同樣重量的米、面粉,當把它們做成米飯、面條和饅頭時,卻會由于烹飪方式不同,導致吸水量也不同。
同樣重量的熟食,吸水少的自然包含了更多原材料,熱量也會更高。
所以,要判斷同樣重量的米飯、面條和饅頭的熱量高低,只需看看誰更吸水。
▎米飯
米飯很擅長吸水,含水量高達 71% 左右,100 克大米往往能煮出 1 碗 200 多克的米飯。
▎面條
論吸水,面條也不示弱,畢竟這是一位在一鍋水里成長起來的選手。它的含水量與米飯近似,達到 73%。
是不是看不出來?
▎饅頭
而至于饅頭……則是主食界不太能吸水的選手,含水量只有 44%。
因而,當拿 1 個大饅頭(100 克),跟 1 小碗米飯(100 克)或 1 小碗面條(100 克)比熱量時,簡直就像是在看不同重量級別摔跤手比賽,勝負早已注定。

圖片來源:Tendor GIF
——
吃哪個不容易胖?
肯定是熱量低同時容易飽的呀。
那問題來了,哪個主食滿足這個條件呢?

圖片來源:tumblr
01 同樣多的熱量,體積大的一般比較容易讓人飽。
米飯、面條含有較多的水,胃里滿滿的,拍一拍就感覺飽了。
02 蛋白質(zhì)含量與膳食纖維含量越高,越容易飽。
面粉中蛋白質(zhì)與膳食纖維含量均高于大米,所以相對來說面條比米飯更扛餓。饅頭干貨多,也比較扛餓,但是小心不要吃多了。
03 關心減肥的話,就盡量要選「血糖反應」更低的食物。
血糖反應相對低的,一般也比較扛餓。大米飯、面條、白饅頭的血糖反應差不多,都在 81~88 左右,饅頭稍微高出那么一點點。
如果是雜糧、全麥做的,血糖反應會再低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