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個寶寶八個熱,怎樣驅火更健康?
老話常說:“小孩子就怕有火,有火就會生病。”以前小編是不以為然的,自從有了孩子后,越來越發(fā)現(xiàn)這句話應該時刻銘記于心。
寶寶為什么容易上火?
因為寶寶是“純陽之體”,生命力和精神旺盛,新陳代謝快,本身就熱,同時現(xiàn)在的飲食又常常讓寶寶攝入過多高蛋白,養(yǎng)育方式上又生怕寶寶受涼,常常給寶寶捂著,熱發(fā)散不出來,寶寶就特別容易形成各種“內熱”。
內熱是很多寶寶常見病的根源,尤其很多反復患病的,大多都是內熱引起。
前幾天一個小朋友又患皰疹性咽峽炎了,從1歲起,每年到這個時候都會發(fā),除此之外,還動不動就會得扁桃體炎,她很不能理解為什么寶寶總是咽喉部位出問題!這很簡單,就是內熱引起的。
肺部有熱時,會往上發(fā)散,不斷熏蒸咽喉,如果熱一直得不到消除,咽喉就會反復出問題,像咳嗽、扁桃體炎、腺樣體肥大、鵝口瘡、腮腺炎等都與肺熱有關。
如果肝有熱,寶寶眼屎會增多,脾氣大,性子急,如果肝火得不到及時控制,寶寶眼睛就會出現(xiàn)紅腫疼痛等急性結膜炎癥狀。
如果心有熱,問題一般會出現(xiàn)在口腔,動不動就
口腔潰瘍,皰疹性口腔炎等。而且心火旺的寶寶會特別興奮,手腳動個不停,晚上也愛折騰。
如果脾胃有熱,寶寶就會口氣重,厭食,積食,睡著后愛咳嗽。
如果腸有熱,寶寶就小便會黃,味道重,大便顏色深,干燥。
所以大多數的寶寶疾病都與內熱有關,要讓寶寶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媽媽一定要做好“清熱”的工作,只要一發(fā)現(xiàn)寶寶熱了,立馬把源頭清除,寶寶就能少生病,少遭罪,媽媽也能少擔心。
怎么知道寶寶是否有火呢?
可以通過外在觀察發(fā)現(xiàn)內在問題:
舌頭:
正常健康的舌頭,舌質是粉色的,舌苔是薄且濕潤的一層白苔。
如果身體熱氣太重,舌頭就會變成紅色,嚴重的還會出現(xiàn)深紅色、絳紅色,舌苔也會變黃。
舌尖屬心肺,舌中屬脾胃,舌根屬腎,舌兩側屬肝膽,根據舌頭各個部位的顏色,能夠判斷哪里有熱。
眼角:正常寶寶的眼睛黑白分明,雙目有神,如果寶寶眼睛紅,眼屎多,大多是有肝火了。
嘴角和口氣:如果寶寶嘴唇很紅,口氣很重,而且口角有“白茬兒”,說明脾胃有熱。
鼻子:如果寶寶睡覺打鼾,動不動就流鼻血,多是肺熱引起。
大小便:正常的大便是黃黃軟軟的,如果大便過于干燥,小便發(fā)黃味道重,說明大腸積熱,如果大便不成形,則說明寶寶受寒或是濕氣重。
肛門:寶寶的肛門正常是粉紅色的,腸內有熱時,會呈鮮紅色,顏色越深,說明體內火越大。
那寶寶上火怎么辦呢?
天然食物驅火:
說驅火的食物之前,咱們先來了解下容易讓寶寶上火的食物吧:
→辛辣刺激的食物、
→薯片餅干等油炸零食、
→過多的肉類,過濃的牛奶,過甜的飲料等高蛋白的食品、
這些都是寶寶內熱上火的來源,減少這部分食物的攝入很重要。
容易下火的食物:
→白菜、西紅柿、芹菜、萵筍、茭白、蓮藕、茄子、百合、冬瓜、苦瓜這些偏涼性的。
→如果還在哺乳期不能吃輔食的寶寶,可以適當增加喝水量。
肺熱的寶寶:可以多喝梨水、蘿卜汁、甘蔗馬蹄水、秋梨膏、枇杷露。
肝熱的寶寶:可吃一些清肝明目的食物,如芹菜、蓮藕、黃瓜、絲瓜、茭白。
心火旺的寶寶:一般發(fā)生在夏季,這時,新鮮上市的蓮子、百合、苦瓜、生菜、豆苗祛心火效果特別好。熬些蓮子銀耳羹,綠豆子百合粥、或是苦瓜煲湯都是很不錯的。
脾胃熱的寶寶:可以用柿餅上的柿霜或生的白芝麻加冰糖沖水給寶寶喝。
大腸熱的寶寶:小米粥、百合粥,荸薺煮水或榨汁,都可以消食去火,或者少吃一些東西或清淡飲食,給孩子空空胃。
除了天然的食物能驅火外,天然的中醫(yī)推拿技術驅火效果也特別好:
→肺熱:清肺經300次,清大腸經300次,按揉合谷1分鐘,捏脊10次。
→肝火:清肝經300次,清心經300次,推坎宮100次。
如果眼屎特別多,可以加清天河水300次。
如果寶寶脾氣大,可以加上揉太沖1分鐘。
→心火:清心經300次,清天河水300次,清小腸經300次。
→脾胃熱:掐四縫10~20遍、揉板門1~2分鐘,運內八卦300次,清胃經300次、清天河水200~300次。
→大腸熱:清大腸經300次,清胃經300次,推下七節(jié)骨300次。
特別提醒:
千萬不要把寶寶內熱上火跟成人內熱上火掛鉤。寶寶處于生長發(fā)育的特殊時期,各種器官、免疫系統(tǒng)發(fā)育不全,屬于低免疫人群,成人藥品中的一些降火成份并不適合兒童,濫用成人降火藥會傷害兒童的腸胃和肝腎,家長必須要謹慎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