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青澀”走向“成熟”
——杭州市翠苑第二小學“最美教師”徐賽旗事跡
她,是同事眼中無所不能的“小個子”;她,是學生口中親切的“賽旗老師”。她的臉上永遠帶著燦爛的微笑,她的身上總是洋溢著快樂的氣息,她春風化雨般呵護著班上的每一個孩子,用執(zhí)著鍛造著美麗的科研風景。工作中她沒有豪言壯語,只有一馬當先的身體力行。白天,精力充沛,孜孜不倦;晚上,埋頭苦干,刻苦鉆研。她用勤奮打磨平庸,將她的全部心血傾灑,她用熱愛、樂觀詮釋了80后教師們的職業(yè)觀,從“青澀”走向“成熟”的這一路,她的生命和教育一起成長。
——題記
◆ 徐賽旗老師基本情況
徐賽旗老師,大學本科學歷,小學高級教師,自2004年8月參加工作就扎根在西湖區(qū),是翠苑二小一名成長迅速的年輕骨干教師;從教以來一直奮戰(zhàn)于教育教學第一線,盡管身兼數(shù)職,卻始終擔任著班主任工作。
從教11載,徐老師在任何崗位上都將教育教學放在首位,始終以一個優(yōu)秀教師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她愛崗敬業(yè),勤奮努力,潛心研究小學綜合實踐學科的教學,科研成果豐碩;她是人見人夸的年輕教師,一心撲在工作上,十一年如一日,任勞任怨,以校為家;她師德高尚,深受學生的愛戴、家長的信任和同事的好評。她多次受到學校和上級部門的表彰,歷年來先后榮獲區(qū)教壇新秀、區(qū)優(yōu)秀園丁、區(qū)最受學生喜愛的教師、區(qū)系統(tǒng)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撰寫的課題、論文、案例、教學設計多次在省、市、區(qū)獲獎,參與編寫的案例先后在出版社出版。
雪中的堅守,只為那一班她最愛的孩子
許多人把自己的事業(yè)比作花的事業(yè)、果的事業(yè)、葉的事業(yè),而她作為教師隊伍中的一分子,為了花的鮮艷、果的充實、葉的嫩綠,默默地堅守在自己的班主任崗位上,十一年如一日,始終陪伴著她的那班孩子們,從未離開過!
2011年1月20日——學生期末大考的日子。每學期的這一天,徐老師總會比往常起得更早,第一個來到教室,等待孩子們的到來。因為她總想利用考前那段短暫的“黃金時間”為孩子們添柴助燃,加油鼓勁。可那一天,起床后望著窗外漫天飛舞的鵝毛大雪,身懷六甲的她不禁愣住了:這么大的雪,老公又不在身邊,這可怎么辦呀?“還看什么,你現(xiàn)在這種情況,這么大的雪,路上萬一出點事,還得了啊!”“就是就是,趕快打電話跟學校請假呀!”盡管一旁的父母極力阻止,但心懷一班孩子的她,還是毅然決定冒雪去學校。可雪天路滑,剛出家門不久,她腳下一滑,差點摔倒,幸好在一旁陪伴的父親及時伸手拉住了她。這小小的意外,也再一次招來了父親的不滿:“跟你說不要去,不要去,你就是不聽!這天氣,公交、的士都不知道什么時候有,難不成你還真的走去。”就這樣,在父親一路的嘮叨埋怨聲中,徐老師好不容易來到了車站。大雪天,等車的時間漫漫無期,10分鐘,20分鐘,半小時……車站里的人越來越多,卻始終不見一輛車子駛來。終于,在等了近一個小時后,不遠處,一輛的士慢慢開來,身旁的父親顧不上面子跟一擁而上的乘客費了好久的口舌,才讓女兒坐上了車。一路上,徐老師不放心班里的孩子,生怕自己去遲了沒人督促他們好好復習,一連打了好幾個電話拜托同事。由于通往學校的小路積雪深太深,車子不好行駛,沒辦法徐老師只得中途下車,深一腳淺一腳艱難地向?qū)W校走去。當她終于安全抵達學校時,她的鞋子、外套早已濕透,可她卻全然不顧,徑直向教室走去。就連孩子們看到一臉疲憊的徐老師,都不禁為她擔心起來:“徐老師,這么大的雪,您怎么還來。”“徐老師,您沒事吧,快坐下休息一會兒吧!”……聽著孩子們一句句關切的話語,那一刻的她欣慰地笑了,連聲回答:“沒事,徐老師沒事,快拿出復習資料,我挑幾個重點題型再給你們講講……”
對于向徐老師這樣的80后獨生子女,從小家庭的寵愛多多少少讓她沾上了一點“嬌氣”,但就是這樣一個被“寵慣了”的大孩子,為了那一班她最愛的孩子,在十月懷胎的近300天中,硬是一直堅持著每天上班,堅守在班主任這一崗位上,沒有請過一天假,沒有落下一堂課。
這份堅守,不僅換來了孩子們遠遠超出區(qū)常模的好成績,更贏得了孩子們對她深深的愛!如今那班畢業(yè)多年的孩子,每到教師節(jié)仍會相約回?赐麄兩類鄣男炖蠋;每當聊起那個難忘的大雪天,孩子們總會為之動容。
因為愛,所以愛!徐老師正是用她的愛,贏得了學生的喜愛和信任,也因此曾光榮而幸運地被學生們推選為最喜愛的老師!
特別的關愛,讓每一個生命都如花盛開
徐老師總是說:“每個學生都是一個天使,我愿意做為天使修補翅膀的人。”她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她把自己化作了春泥,用無聲而有情的關愛,照亮著每一顆純真稚嫩的心靈,滋養(yǎng)著每一朵含苞待放的花兒。
在徐老師的班里有一位叫小杰的學生,由于身體的原因(頭發(fā)斑禿),無論春夏秋冬,天晴雨雪,他每天都要帶著一頂帽子。再加上小杰的家庭比較特殊,父母離異,法律上判給父親,實則跟隨母親。可由于母親對父親的怨恨,對小杰幾乎放任不管,關心甚少。也正因為這些,導致他性格內(nèi)向、孤僻,總喜歡一個人獨來獨往,不愿意和同學、老師交流,學習散漫,成績落后。課堂上,每次回答問題小杰的聲音總是那么輕,發(fā)音也不清晰,常常引來其他同學的哄堂大笑;課后,有幾個調(diào)皮的小男孩還總是對他的頭充滿好奇心,甚至試圖將他的帽子拿掉,看個究竟!這一切,都使得小杰的自卑心理越來越重。為了使他擺脫自卑,增強信心和勇氣,平日里,徐老師總是無微不至地關懷小杰,除了每天給他開小灶補課,格外留意他在學習和生活中的小細節(jié),盡可能給予他更多的關心和愛護之外,還利用各種途徑引導其他學生理解、尊重、關愛他,并特意安排了班長和他同桌,多多和他交流,時時為他提供幫助。
盡管對于小杰這樣的孩子來說進步是艱難的,但徐老師不拋棄,不放棄:作業(yè)本上每一個小小的鉤,每一句溫馨的提示,每一次認真的示范,都是徐老師為小杰播撒下的溫暖的陽光,滋潤的雨水。就在徐老師這樣天長日久的特殊關照下,小杰的身上漸漸發(fā)生了改變:作業(yè)基本能按時上交了,聽課走神的次數(shù)減少了,慢慢開始愿意和同學一起玩耍了……更令人驚喜的是,有一次小杰的語文單元測試竟破天荒地得了“優(yōu)”,于是徐老師就利用這個大好時機幫助他重新樹立信心,不僅讓他擔任語文小組長,并要求全班同學向他學習,還為此專程挺著大肚子家訪向她媽媽報喜。一句句歡欣的話語讓平日里嚴肅少言的小杰媽媽的臉上露出了絲絲笑意,更溫暖著孩子幼小的心靈。
“相信孩子,靜等花開”。燦爛的花朵固然美麗,那些等待時機綻放的特別之花也有著自己別樣的精彩,而徐老師現(xiàn)在做的,就是細心地呵護,慢慢地陪伴。我們堅信在她的努力下,每朵小花都會綻放出屬于自己的那份芬芳與絢爛!
執(zhí)著的追求,見證一路化繭成蝶的蛻變
因為執(zhí)著,她微笑著寫下希望擦去功利
因為執(zhí)著,她甘愿拋棄浮躁,守的寂寞
因為執(zhí)著,她忍看桃熟流丹,李熟枝殘
2005年,剛剛工作不到一年的徐老師在同事兼好友的翁嘉昕老師的感染下,走上了探索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漫漫長路。對于綜合實踐這樣一門邊緣學科,在當時乃至當下,其學科地位都并不高。為此,這些年來,無論是學校領導,還是同事朋友都曾不止一次地勸她不要在這條道上走下去?勺鳛榘嘀魅蔚乃瑓s執(zhí)拗地認為像綜合實踐活動這樣能讓學生真正回歸生活,走向社會,在實踐中歷練,在探究中成長的課程,就是值得自己潛心研究的!
于是,多少個節(jié)假日里,徐老師帶著學生走上街頭、走進超市、走入第二課堂,開展了一系列小課題研究活動,指導他們怎樣采訪調(diào)查、如何整理分析數(shù)據(jù)……即便是產(chǎn)假在家中靜養(yǎng)的那段時間里,她也沒閑著,通過QQ、電話等指導孩子們選擇課題,開展研究性學習,撰寫研究成果?吹叫炖蠋熑绱藢W⒂诖耍磉叺耐律跏遣唤猓“每個星期帶著學生走東跑西的,你不累?”“你不好好研究語文教學,總是在綜合實踐上浪費這么多時間,干嘛呀?”……每每至此,徐老師總會用特級教師魏書生的那句“堅持好的正確的東西,別來回折騰,拋棄了內(nèi)心的浮躁,沉下心來做學問”勉勵自己,堅定信念,繼續(xù)前行。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在傾心指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的同時,徐老師更深知“學思并重”、“行思并進”的道理,因為只有在教中“研”,將“研”運用于教,才能使教與研相互交融、共同提高。為此,在努力探索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漫漫長路上,她時刻用研究的眼光去觀察、發(fā)現(xiàn)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尋找課題研究的切入點,并嘗試系統(tǒng)地整理、收集相關素材和提出自己的獨到見解。與此同時,圍繞自己所重點研究的課題,她還會有針對性地進行有目的地材料收集,加強對典型個案地剖析,以有利于對問題研究的深入,從而使得自己的科研成果不再空洞,更具說服力、針對性和實效性。除此之外,徐老師還主動大膽創(chuàng)作,相信發(fā)現(xiàn)就是進步,總結(jié)就是提高。為了形成高質(zhì)量、個性化的成果,她總是想盡辦法去參加各級各類的綜合實踐培訓活動,不斷開闊視野,激活思維,她總能在繁雜瑣碎的工作之余擠出時間閱讀各種相關雜志刊物、教育理論書籍,以便進一步改善自我的知識、能力結(jié)構(gòu),進而提高自己教科研成果的深度、廣度和理論層次。
在徐老師的執(zhí)著追求下,十一年來,她在綜合實踐學科的研究領域中,一路求索,孜孜前行。由她所撰寫的五十余篇課題成果、論文、案例、教學設計均在省、市、區(qū)各級各類評比中先后獲獎。那一張張沉甸甸的獎狀,不正是她科研路上化繭成蝶,完美蛻變的最好見證嗎?
她是一個平凡的80后女老師,和你和我和大家一樣,沒有淵博的知識,沒有驚人的創(chuàng)舉,沒有動人的事跡,但有一顆心,一顆樂觀的心,一顆熱愛教育的心,一顆做一名好教師的心,她用她的堅守、關愛與執(zhí)著,一步一步從“青澀”走向了“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