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換了手機號 忘了解除綁定的支付寶賬戶
90后女生被人盜用1.2萬元
時報記者 汪佳婧 實習記者 孫昊 文 時報記者 王昊星 攝
時報訊 用手機支付的方式進行消費已經(jīng)不是新鮮事了。不少網(wǎng)購達人將手機與支付寶賬戶進行綁定并開通了“快捷支付”功能,在手機上瀏覽商品然后直接用手機支付,輕松完成網(wǎng)購。
不過最近,福州一位90后女生小林報警稱,有人盜用其支付寶賬號進行了39次交易,共盜用了銀行卡中的12000余元。而小偷之所以能夠用支付寶賬戶交易,就因為小林將支付寶賬號與銀行卡綁定了“快捷支付”功能。支付寶官方微博對此作出回應稱:“這一問題是由于二次放號不規(guī)范引起的。”
通過手機校驗碼重置密碼
更改了支付寶賬戶密碼
“快捷支付”是支付寶聯(lián)合各大銀行推出的一種支付方式。通過將銀行卡與支付寶賬戶綁定,在付款時,用戶無需登錄網(wǎng)上銀行,可直接通過手機校驗碼和支付寶支付密碼進行付款。
小林經(jīng)常上淘寶網(wǎng),去年初,她將自己的支付寶賬戶與母親的兩張銀行卡進行了綁定,并開通了支付寶的“快捷支付”功能。幾個月后,小林換了一個新手機號碼,注銷了舊手機號,但是忘記了解除原手機號與支付寶賬戶的綁定。由于運營商的二次放號,小林原先的手機號碼流落到了福州一個姓楊的網(wǎng)吧管理員手中,結果出現(xiàn)了盜用行為。
在警方的審問下,楊某交代,其拿到手機號碼后原本打算用該號碼申請一個支付寶賬戶,但卻發(fā)現(xiàn)這個號碼已經(jīng)綁定了一個支付寶賬戶,熟悉網(wǎng)購的他便動起了歪腦筋。他以“通過手機校驗碼重置密碼”的方式更改了小林支付寶賬戶的密碼,并通過“快捷支付”功能,買到了價值400元的Q幣。嘗到甜頭的楊某在隨后的一個多月間,用同樣的方式盜用了小林母親銀行卡中的12000余元,用于購買網(wǎng)游虛擬商品和電腦。
那么“快捷支付”是不是有較大隱患呢?有網(wǎng)友在某論壇發(fā)表過一篇帖子,稱:“假設小偷偷到某人的錢包(里面有銀行卡和身份證)和手機,并且剛好失主的手機號就是支付寶賬號,那么失主要遭殃了。因為小偷會馬上通過手機接收短信直接修改支付寶的登錄密碼和支付密碼。”如此一來,小偷便可以使用該支付寶賬戶中的余額進行消費。同時,如果該支付寶賬戶開通了“快捷支付”功能,小偷還可以使用失主所綁定的銀行卡中的錢進行支付。
支付寶稱是二次放號不規(guī)范引起
72小時內全額先行補償
就小林支付寶遭盜刷的案件,支付寶在官方微博中作出了回應:“這一問題是由于二次放號不規(guī)范引起的。”不過,支付寶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支付寶快捷支付的風險率為不到十萬分之一。而因為運營商二次放號導致的支付風險事件,2012年不到100起,占整個快捷支付總筆數(shù)的1/2500000。”
他解釋,由于個人的粗心大意,手機、QQ等通信工具中存儲的個人信息丟失或泄露引發(fā)財物損失,這樣的案件屢見不鮮,也很難避免。但手機丟失引發(fā)的支付寶被盜用是小概率事件,而手機、錢包、身份證、銀行卡等同時丟失,這樣的情況發(fā)生概率更加低,所以用戶不必恐慌。“務必第一時間撥打手機號碼運營商的電話,告知相關情況,申請凍結號碼。然后撥打95188支付寶的客服電話,關閉手機支付功能。”該負責人建議用戶盡量選擇使用動態(tài)口令、數(shù)字證書、支付盾等安全工具減小風險。
該負責人還表示,針對所有因為二次放號導致的用戶資金損失,“支付寶將于72小時內無理由全額先行補償。”
來源:青年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