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Hebe媽的微信公眾號,系列日記《全職麻媽 之 “三”宅一生》)
西山群脈有條游步道,蜿蜒連綿,風景絕好,百度來圖片,欣然前往理想中的佳境:
來到西山公園才發(fā)現(xiàn),抵達游步道之前,須一路拾階而上,攀上北高峰之后,才算踏上正途。那些圖片中的美景,須在經(jīng)歷了一路枯燥的攀爬之后才能欣賞到,要命的是這一路的攀爬,仿佛連接了上下五千年,在山林間沒完沒了看不到盡頭。
坐在陡峭的石階上,我打開百度,發(fā)現(xiàn)此路漫漫其修遠兮?傞L近108公里的路途,足夠身單力薄的我走兩天兩夜,現(xiàn)實與理想瞬間的落差,使急功近利的我騎虎難下。“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我無厘頭地想起這句話,此刻卻想罵娘。勤為徑,苦作舟,站著說話不腰疼!
我猛然想起,在督促小豬刻苦學習的問題上,也經(jīng)常遭遇她同樣逆反的心理,比如面對國慶長假做作業(yè)這件事,我鼓勵,她耍賴,我命令,她反抗,我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她干脆直接罷工。雖然最終得以解決,并被她寫在了作文里,但我多少覺出其中自己的不地道,尤其在面臨一座大山我也會萌生罵娘心態(tài)和逃兵行徑的時候。
小豬在作文里這樣寫道:
國慶期間,烈日炎炎,作業(yè)眾多,無法旅游。
“天哪!”我在家里吆喝著,正為國慶的作業(yè)發(fā)愁呢!“怎么了?”媽媽不知道我出了什么事情。“我作業(yè)太多了,估計一個國慶都做不完!”我生氣地叫到,媽媽平靜地回答我:“你只是估計了一下,并沒有做過嘗試呀。要不這樣,我們來想一個快樂解決作業(yè)的辦法。”“媽媽,你能想出什么辦法。”我問到,媽媽沒有回答,只是拿出了幾張紙,在上面寫了各個作業(yè)的名稱,然后把紙折起來,對我說:“國慶期間你就以抽簽的方式來決定每天的作業(yè),就象阿甘的巧克力,每天都能嘗到意想不到的味道,那不是很有趣嗎?”我想:不抽簽的話,我可以自己選作業(yè),但我會先選簡單的,把難的剩到最后,結果就不想再寫作業(yè)了;抽簽的話,真的會很有趣嗎?“那我試試吧!”我半信半疑的說到。
第二天一早起來,我興沖沖地去抽作業(yè),打開房門發(fā)現(xiàn),門上多了一個藍白相間的大布袋,大布袋分成很多格小布袋,每一格里都插著不同科目的作業(yè)。在抽之前,我即擔心又希望,擔心的是抽到很難的作業(yè),希望的是抽到量少的作業(yè),我多想萬一抽到難的作業(yè)能再塞回去,可是這樣就不能象阿甘的巧克力那樣嘗到意想不到的味道了。于是,我一口氣把當天的作業(yè)抽好,緊張地打開一張又一張,上面有“作文”,有“練習卷”,還有“預習”等等。換做平時,作文我會拖到最后,但是今天,我感覺作文不象平時那樣是個任務,而是一種幸運和獎勵。
連續(xù)幾天,我都饒有興趣地去抽作業(yè),想看看每天的“手氣”如何。雖然抽作業(yè)得到的是作業(yè),抽獎得到的是獎品,但其實它們的感覺是一樣的,因為做完作業(yè)就會有成就感,那是比獎品更寶貴的獎勵。
“老媽!”小豬的呼喚把我從遐思中拉回,“爬不動就走吧,下次再來過,我們一起!”小豬走到我身邊,拉起我,給我臺階下。面對困難,相比小豬的輕描淡寫樂觀放手,我卻總是千方百計糾纏不休,連她的作文里都滲入了我思想的影子,事實上真正解決問題的,未必是誰改造了誰,而只是發(fā)自內(nèi)心簡單的一句“下次再來,我們一起”,就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