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來看一篇新聞:“搶跑”停不下來?小娃娃的暑期:從學校出來又進培訓班
早上7點半出門,晚上5點回家,從7月5日開始,杭州準一年級新生小玥就開始了這樣的生活——她上了一個幼小銜接班,早上4節(jié)課,下午2兩節(jié),就跟小學里的課程安排是一樣的。
初三剛畢業(yè)升入新高一的汪語佳,也很忙碌。她先是參加了一個培訓機構的初高中銜接班,除了雙休日,每天晚上去學習三小時,要上高一的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現(xiàn)在,她開始每天在家花六七個小時預習高中課程,教材、作業(yè)本加起來,一共有60本。
這個暑期,杭城有很多孩子跟小玥、汪語佳是一樣的,從學校里出來又走進了培訓班。
小到幼兒園畢業(yè)的孩子,大到準高一新生們,他們都在忙一件事:搶跑。
暑假里要上30天幼小銜接班 媽媽很著急:不少孩子已經跑在前面了,小玥的媽媽給女兒報的這個幼小銜接班,要上30天課程,語文課本是一年級的教材,正在學拼音;數學上10以內的加減法;有美術、手工、畫畫,英語課;還有古詩詞的背誦,一周背兩篇。“這個時候讓孩子學一點,主要是讓她早點適應小學生活,培養(yǎng)良好的坐姿和生活習慣。“小玥媽媽說,幼小銜接班要上一天的課,沒有午睡,第一天她聽女兒說,有小朋友扛不住,坐在那里就睡著了。她說,身邊朋友對孩子的教育理念有很大分歧,有的認為要學在前面,有的認為孩子年紀小,現(xiàn)在玩得開心可以了。“不過,無論嘴上怎么說,最后身邊大部分朋友都是讓孩子提前去上了銜接班。”
記者在采訪中發(fā)現(xiàn),一些搶跑的準一年級新生家長,甚至做好了小學6年內搶跑的準備。在一家培訓機構,幼小銜接班的數學教材竟然是競賽類的,一位家長說,他打算讓孩子一直上下去。老師說:小學新生,“搶跑”只能快一時。上學后,“零起點”的孩子真的會比搶跑者差嗎?記者昨天采訪了杭城多名資深語文老師后發(fā)現(xiàn),她們一致認為:知識上的搶跑是一時的,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不能零準備。
賣魚橋小學語文老師江敏說,她教過的一年級的“零起點”孩子中,有不少學得很不錯,“他們上課聽得很認真,放學后家長也上心。”而一些上學前學過一些一年級知識的孩子,傾聽的習慣沒有培養(yǎng)好,容易走神。等到了二年級,是否“零起點”,這個差距幾乎就不存在了。傾聽這點,也是采荷一小語文老師李琳強調的,這是小學很重要的學習習慣。
拖著行李箱去裝60本新書 重高保送生也發(fā)愁:太有危機感了。杭州十三中的初三畢業(yè)生汪語佳成績非常好,今年保送到了杭二中。 這兩天,她正在家里預習高中課程,每天要花費六七個小時在學習上。汪語佳說,7月8日學校發(fā)新書了,她數了數,教材、作業(yè)本加起來,一共有60本。“之前已經聽同學說起,其他學校發(fā)下來的新書也有五六十本,但真的看到這么多書發(fā)下來,還是吃了一驚。”所以發(fā)書那天,她拿了一個旅行袋裝這些新書,有的同學還拖著拉桿箱來裝。 5月8日保送生測試結束后,汪語佳的忙碌程度一點都沒有減下來。她報了一個初高中銜接班,除了雙休日,每天晚上去那里學習三小時,要上高一的語文、數學和英語,物理和化學隔天上一次。汪語佳本打算先歇一歇,但在與同學的網絡聊天中發(fā)現(xiàn),學校里很多學生還在培訓班學習。
老師說:高年段,自學能力比“搶跑”更重要
新高一學生在暑假里參加各種學科類培訓班,尤其是一些成績好的學生反而搶跑得厲害。這樣的現(xiàn)象,在杭州高級中學校長尚可看來,主要有三個原因。
一是家長和學生未雨綢繆,因為高一的課比初中里多很多;二是浙江新高考方案,讓學生有了更多選擇,先學一步是為了在后面的學習中掌握主動;三是一些家長怕孩子在暑假里太空了,讓孩子保持學習的慣性和習慣。尚可說,不同的孩子搶跑,可能會產生不同的情況。“有些學生學在前面,能在課堂上體會老師上課的精髓;但有些學生可能成了‘半桶水’,結果到了后期,就聽不懂了。”
杭州十四中校長邱鋒的建議是,準高一新生可以在暑假里預習下新課本,然后帶著問題去聽課,“孩子還可以做點家務,或者去尋找杭州的變化。孩子的成長過程也是一個社會化的過程。”
兩位校長都提到了最關鍵的一點,讓孩子在暑假里培養(yǎng)自學能力,“懂得如何安排自己的學習,而且是一種主動的學習。”
點評:以上是新聞的全部內容,看到這則新聞,大家的身邊是不是到處都是搶跑的孩子和家長?自己的孩子是不是就是新聞中的小玥和汪語佳呢,在競爭激烈的升學教育中,我們是否也總是怕落后,時不時地幫助孩子去搶跑呢?“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我們如雷貫耳,我們很多人被所謂的教育專家耳提面命,不斷地引領著孩子們在成長的道路上不斷地奔跑,美其名曰為孩子好,而其實孩子們美好的童年苦不堪言,沒有真正體味過童年。
作為家長,我們培養(yǎng)孩子,就是讓孩子做健康善良的人,過幸?鞓返纳睢O嘈潘械募议L都是非常關心教育,但是大家所關心的教育是不是能夠讓我們放心?這是我們需要思考的。
為什么社會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培訓班、培優(yōu)班、銜接班?那是因為有大量的市場需要存在。那為什么有這么多的需要呢?因為家長們都不清楚教育的目標是什么,不知道到底要學什么,應該怎樣學。
教育的真正目標,第一學會做人;第二學會做事。學過《易經》的就很清楚,也就是“蒙以養(yǎng)正”。一個小孩子最開始的時候,“養(yǎng)正”是第一目標。養(yǎng)正就是養(yǎng)他的心,而我們現(xiàn)代的做法都是在養(yǎng)形,讓他多學一些知識,比別人認字多,比別人拼音多學一點,學很多的技能,卻不知道兒童教育的目標應該養(yǎng)志、養(yǎng)氣。有兩句話:第一句是“傲不可長”,一個人可以驕傲,但不可太驕傲;第二句是“志不可奪”,在傲氣和志氣之間有一個中間點,這就是我們的目標。
好,今天的育心新聞到這里結束了,文化空間,傳承經典,育心經典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