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們是守護在疫情一線的醫(yī)生、護士、監(jiān)察者,或是普通值班人員;
他們是排除病情、守護病患,維護百姓內心安定的白衣天使;
與此同時,他們也可能是一個家庭的頂梁柱,一個耄耋老人的兒子女兒,一個學齡孩子的父親、母親……
在疫情防控這場“無差別”的大考里,有一些人走在最前,有一些聲音選擇用一封家書,表達關愛,傳遞祝福。
上下滑動查看內容
親愛的老爸、老媽:
你們好!
我早已習慣了你們的忙碌,只是這個冬天你們的忙碌超過了我的想象。即使是期末考試,你們也從未關心過我的學習。用老媽的話說,讓我“自由發(fā)揮”。
學校放假了,白天家里就只剩我一個人。我是多么孤單啊,一個人解決吃飯,一個人安排漫長的一天。
老媽,您知道嗎?陽臺上,我遠遠地就望見您走進小區(qū)大門的身影;當您還在樓道里,我已經(jīng)早早地坐在門邊等著給你開門。進門的那一刻,您還來不及換鞋,我就迫不及待地給你一個大大的擁抱。我們一整天沒有見面了呀。
老媽,我最喜歡你在家了,特別是在廚房。在廚房里,你可以一心二用,一心三用,甚至是一心多用。我給您講今天一天我在家里搗鼓的科學小實驗,我給您講書上和報上看到的好看的電影,我給您唱歌讓你猜歌名。你的記性總是那么差,“On my way”“Just like this”“Astronomia 2014”,盡管我天天哼唱,你還是把它們張冠李戴。但是沒有關系,我還是會繼續(xù)給你唱,繼續(xù)考你的啊。
老爸,每天清晨我還沒起床您已經(jīng)出發(fā)上班去了,晚上老媽催我睡覺的時候您還在單位忙。即使在家,您也會不斷接到單位的電話。每天晚上,即使很晚了您還會堅持看書學習,整理資料。老爸,您一定要保重身體!
老媽曾經(jīng)告訴我,每晚,您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到我房間,看我有沒有蓋好被子,有沒有把胳膊和腿露在被子外面。每每睡覺前,您還會再來我房間看一看。盡管您不像媽媽那樣,每天跟我說晚安,給我一個暖暖的晚安吻。但是我都知道。
一月中旬的某一天,我們終于可以三個人一起在家吃晚飯了。吃飯的時候,您告訴老媽接下來會更忙。當時我也沒有在意。又過了幾天,那是1月19日,我太興奮了,因為你們告訴我再過幾天小紅姐姐會來接我一起去臺州老家,而你們會在年三十這一天下班再去。1月21日,我跟著姐姐如愿回到了奶奶家。當天,我從奶奶這里知道,您和老媽年三十回不了臺州了,你們要堅守崗位。老媽告訴我,年三十這一天你們會回桐廬,陪阿太、外公、外婆一起吃個年夜飯。又過了兩天,我知道,你們桐廬也去不了了。
我在臺州,哥哥姐姐、大伯伯大媽媽和奶奶都對我很好,盡管好幾天都沒有你們的電話來,沒有人跟我嘮叨念“緊箍咒”,我很自由也很開心,但是偶爾我還是會想到你們。通過新聞和網(wǎng)絡,我知道12月份湖北武漢出現(xiàn)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人,目前已經(jīng)在好多個城市出現(xiàn),杭州也有了確診病人。那一刻,我突然感覺很緊張,很擔心。老爸老媽,你們都好嗎?
除夕的晚上,我給老媽電話。老媽囑咐我,一定要聽奶奶和大伯伯大媽媽的話,按時作息,按時完成作業(yè),多幫奶奶干活,不要到外面亂跑。老媽告訴我,年二十九的晚上您到家已經(jīng)十點鐘了,第二天凌晨一點多接到電話,您立馬又趕去了單位。在我給老媽電話的時候,您還在單位忙碌。
除夕,大部分小朋友的爸爸媽媽都在家陪爺爺奶奶過年吧。但是你們卻比平時更加緊張忙碌。老爸老媽,你們一定要好好照顧自己。
老爸老媽,請你們放心。我一定聽奶奶的話,跟哥哥姐姐在家呆著,不出去亂跑。
老爸老媽,請你們放心。我一定認真完成作業(yè),按時起床,按時睡覺,少看電視。
老爸老媽,我為你們沖在一線抗擊病魔而感到驕傲和自豪!
祝:
身體健康,新年快樂!
愛你們的知知
2020年1月25日
還略顯稚氣的筆觸里,是一個孩子對爸媽最真摯的話語,寫這封信的孩子叫知知,杭州時代小學五年級的學生。
一趟臨時取消的探親一個從未接送的孩子
“其實我兒子平時挺外向,甚至有點調皮的,我真的想不到他有這么多細膩的想法。”知知的媽媽成王金,是杭州市三醫(yī)院監(jiān)察科的工作人員。
“其實知知五年級了,但是他上學的這幾年我們陪伴他的時間……”,“真的是很少,平時陪伴、管得比較少。”
這個孩子的懂事和省心,聽來很讓人動容。“我們家是兩個人自己帶的孩子,沒有老人幫忙,知知從小就比較獨立,一年級開始,我們沒有一天接送過,我們在單位附近租了一個房子,離學校也比較近,就給孩子配一個老年手機,他都是自己上學。”
這個年,和萬千醫(yī)務工作者一樣,這個家庭的新年計劃完全改變了。
“知知的爸爸是臺州臨海人,我是桐廬人,本來計劃好要回一趟臺州,奶奶就一個人生活,我們一年也很難得,最多回去一兩趟,所以很早就準備了,讓知知先回去,我和他爸爸年三十一起回去過年,計劃趕不上變化,現(xiàn)在就是知知和他的堂姐陪在奶奶身邊。”
值班老爸給兒子的回信:
等春暖花開,一家人去西湖逛逛
知知的父親趙文斌,是杭州師范大學附屬醫(yī)院醫(yī)務部副主任,也是醫(yī)院產科副主任醫(yī)師,今年春節(jié)由于疫情來襲,他已連續(xù)值班,從大年三十到初二都在醫(yī)院堅守。
“知知的名字是我給他起的,希望孩子長大以后成為一個知書達理的人。”
趙醫(yī)生說起兒子,淡然中有很多的自豪,“可能是我們確實一直很忙,知知從小就是一個獨立性特別強的孩子,小學新生報到的第一天,他一個人背著書包就去了,我們不接也不送,從一年級開始到現(xiàn)在,沒有一天接送過知知,無論是刮風還是下雨。”
“孩子還很懂得感恩。”趙文斌說,知知在生活中很會關心身邊的人。像今天晚上,我愛人下班七點多到家,我們才吃完飯。他就打電話來問:爸爸媽媽,你們吃飯了嗎?還叮囑我們在醫(yī)院要注意防護,一定保護好自己的安全。
“孩子怎么評價家長的職業(yè)?”
趙文斌說,知知參加過醫(yī)院組織的體驗父母工作的活動,了解醫(yī)院的看病流程,觀察了醫(yī)生是如何操作醫(yī)療器械的。“知知回來之后和我們說,覺得這份工作很神圣!”
“如果你要給兒子回信,想給他回什么話?”
趙文斌笑了,這樣寫吧:“兒子,近段時間,你一定要戴好口罩出門,要知道,自己沒事就是不給別人添麻煩。其次,爸爸媽媽內心對你感到很內疚,特別是這段時間疫情來襲,爸爸媽媽身為醫(yī)護工作者,要義不容辭沖到一線去,所以這段時間只能讓你住在奶奶家。請答應我們一定要保護好自己,這樣我們才能夠全心全意投入到抗擊疾病的工作中去。我們也答應你,等到了春暖花開的季節(jié),爸爸媽媽一定會同時抽出時間來,我們一家三口好好去西湖邊逛逛。”
雪花般的家書,這只是其中之一
杜甫在《春望》里寫道: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電子化的時代,情感真摯的“家書”同樣承載著不一般的份量。
時代小學校長唐彩斌表示,學校醫(yī)生家長多,疫情來襲,學校組織學生寫家書,鼓勵支持家長。
時代小學坐落于杭州上城區(qū),知知的班主任、時代小學的曹老師說,“學校周邊醫(yī)院很多,有浙二醫(yī)院、市三醫(yī)院等,因此家長里面醫(yī)務人員也非常多,過年前我們了解了一下,有三分之一的家長在除夕都是在崗工作的,因此學校大隊部就發(fā)出倡議,讓孩子給家長寫一封家書,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曹老師說,“所有孩子的家書,我們都會在學校公眾號上推出,目前出了3期。”
“知知可能父母都是醫(yī)務工作者,所以他的感觸特別深,文章寫得特別長。”
曹老師從4年級開始接手班級的,對每個孩子的特點、性格都如數(shù)家珍。“知知是個很獨立的孩子,回家都是自己做飯的,前兩天我還看到她媽媽的朋友圈里,他在老家自己做飯呢。”
“我個人的體會,班里的家長雖然忙,但是對我們的教學都出奇配合,這樣的環(huán)境里,我們的孩子很上進,有些孩子也向我表達,長大了想和爸爸媽媽一樣,做一個醫(yī)生。”
親愛的媽媽:希望,是像鉆石一樣珍貴的東西
孩子們的推文,題干是這樣寫的:
向逆流而上的父母表達由衷敬佩,獻上濃濃思念,祈禱安康歸來。
杏林春暖,別樣的春節(jié)里,請接受少先隊員對白衣天使的致敬!
一個小女孩這樣寫:
親愛的媽媽:
您好!
今年的寒假,您本來計劃著先回外婆家過大年,然后帶我去云南看海鷗。但是,突如其來的武漢疫情擾亂了所有的計劃,也讓我體會到了醫(yī)務人員的辛苦和努力。
但是媽媽,我能理解。我,作為普通人,哦,不,我是醫(yī)務人員的子女,將保護自己和身邊家人,就是為抗擊疫情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小龔同學對母親有過埋怨:
禮拜五,大年三十,我們好不容易盼來了這一天,終于你和爸爸能完整地屬于我和妹妹了,“浙二人“模式可以休眠幾天。但是,你先說一早去醫(yī)院慰問,中午之前肯定回家,到了中午又說下午,傍晚我們電話催你時,又被粗暴地按斷幾次。一大家子等你年夜飯啊!
原來,英雄離我那么近啊,那位經(jīng)常逗我,給我吃零食的“阿姨”,原來是一位這么厲害的“逆行者”!
小睿同學這樣寫:
之前我不信希望這種東西,是你們讓我相信了希望。
正如《流浪地球》中一個叫韓朵朵的同學說的那樣,希望是我們這個年代像鉆石一樣珍貴的東西!
來源:杭州網(wǎng)
冠 陳一諾
來源:杭州教育發(f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