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師好!”前幾天,杭州市南肖埠小學的毛老師剛走進班級,立馬就有個學生跟他打招呼。僅這短短三個字,讓他高興了好半天。
為什么在其他老師看來很是平常的一句話,會讓毛老師如此興奮呢?在南肖埠小學里,有一個平凡而又“特殊”的孩子,他叫小辰,是個隨班就讀的學生。他患有先天性自閉癥,現(xiàn)在每天上午跟著班上其他37個孩子一起正常上課,下午則到學校安排的專門教室里進行特殊輔導。
自閉癥又稱孤獨癥,有社會交往、語言溝通障礙、興趣狹窄和刻板性、重復性行為等癥狀。由于先天問題,小辰與人交往有障礙,在普通人看來很簡單短的一句話,他要說出來,都需要花費非常多的時間。這就是為什么小辰的一句“老師好”,會讓毛老師如此欣慰了。
用愛與包容溫暖“特殊”孩子
隨班就讀是特殊教育很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指殘障兒童少年在普通學校的普遍班級接受教育的一種安置形式,這種形式有利于殘障兒童就近入學,有利于他們與普通兒童接觸、融合,從而幫助他們適應生活、適應社會打下基礎,F(xiàn)如今,不少特殊孩子經(jīng)常受到歧視,會遭受來自普通孩子的諷刺、挖苦和孤立等,致使他們更加自卑和孤僻,甚至加重自身病狀。

“我們希望普通平凡甚至特殊的孩子,都能夠在學校的幫助下走好腳下的每一步,”據(jù)毛老師介紹,在“步凡文化”的影響下,學校推崇全納教育,保障每個孩子的入學權利和受教育權利,即使是天資較弱的特殊孩子,也同樣會受到正常對待和引導。
“特殊學校專業(yè)性強,設備也完善,從某種角度上來說,利于特殊孩子成長。但隨班就讀能夠讓特殊孩子融入到普通學校的日常教育教學中,能夠讓他們與普通孩子互相容融入和理解,”毛老師說,特殊孩子和普通孩子一起接受普通教育,有利于他們今后自立、平等地參與社會生活,同時,也有利于普通孩子成長為懂得關心和幫助他人的人。
由于特教老師很難進入普通學校,所以,南肖埠小學的老師們會有意識地“補習”相關知識,再對小辰進行教育和輔導。不僅如此,為了確保專業(yè)性,學校時常還會邀請江干區(qū)特教中心的專業(yè)人士來查看特殊孩子的情況,并給老師點對點指導。
目前在南肖埠小學里,隨班就讀的特殊孩子有3人,分布在5年級和6年級。對于特殊孩子來說,學習只是很小的方面,最主要是的目的是幫助他們適應生活,為未來步入社會做鋪墊。所以,一般在正常課程安排外,小辰還會在學校特批的空教室進行專業(yè)的特殊學習。
按照規(guī)定,學校要為每一個隨班就讀的特殊孩子準備一本小冊子。南肖埠小學陳老師展示了封面上寫有“特殊需要學生個人成長檔案”的輔導冊。里面的內容不僅細致,還非常豐富。就以小辰為例,成長檔案里面記錄和保存了小辰殘障檢測鑒定、研判分析、個別教育計劃、輔導記錄、學業(yè)考查和能力發(fā)展等各方面的文字、照片等資料。小辰所在班級的所有老師都要定時填寫。值得注意的是,這本個人成長檔案由學校專人負責管理和保管,并嚴格保密,只用于學生升學、轉學等教育教學工作,畢業(yè)時要上交特殊教育指導中心統(tǒng)一保管。陳老師說:“每個老師都要對特殊孩子有‘特殊’照顧和關注,同時要定時填寫輔導冊,這對老師來說,其實是額外的工作,但老師們都很用心。”特殊孩子隨班就讀對于任課老師是個極大的挑戰(zhàn),特別是班主任,如何將這一樣一種教育資源善用起來,更是需要動不少腦筋。正如毛老師所說的,對待特殊孩子,老師們要輸出相當大的愛心和努力,這其實是超越了教師職責本身的,很多時候是自發(fā)行為。“這太需要老師的愛心和情懷了。”
因材施教營造無障礙校園環(huán)境
每個孩子都像樹葉一樣千差萬別,每個孩子的心理也各有不同。“要專門為他們設一把尺子,專門為他們開一個口子。”毛老師說。對于小辰這樣的特殊孩子,南肖埠小學的老師們因材施教,根據(jù)特性采用特別的教育和輔導方式。
“他上課一般不吵不鬧,對課堂沒有造成什么影響。”班主任李京說,以前的小辰認知和理解能力較差,且缺乏語言和社交能力,他會突然間在課堂上像袋鼠一樣不停地跳動。如今,小辰的進步很明顯,能夠安靜看書、學習,也已掌握了簡單的加減乘除運算。為減輕小辰的學習壓力,數(shù)學、道德與法制等內容較為復雜的課程,學校不對他做硬性的學習要求,但語文、音樂、科學實驗等課程要正常跟進學習,這對于他向好發(fā)展非常有利。另外,小辰的日常學習內容是十分“彈性”的,作業(yè)布置分層進行,評價體系也是多元的。學習上表現(xiàn)好的時候,老師們毫不保留地表揚和鼓勵;在未完成作業(yè)時,老師們不會特意提醒或批評,讓他始終在和諧的氛圍中健康、自信的成長。“我們盡最大可能創(chuàng)造適合他的、無障礙的校園環(huán)境。”毛老師說。在與小辰班上的同學們見面的第一天,毛老師就在黑板上寫下了6個字——“一個都不能少”。在他看來,班級體就像一列火車,無論哪節(jié)車廂停了都要給予幫助,最后再一起向前行駛。

就在前不久,班級里為小辰成立了一個陪護小隊,專門“陪聊”。同學們自主報名,排好值班表,輪到值班的同學,要在課余時間陪小辰聊天、談心。不僅如此,同學們還要寫有愛的陪護日記,將陪小辰的一天用文字記錄下來,讓老師和即將“陪聊”的同學們更好地掌握小辰日常的細微變化,加深溝通和了解。
小辰在輕松活潑的班級氛圍中有了明顯的變化。同班同學小希說:“小辰會和我在微信上聊天,主動問我作業(yè)上的問題。”“我們還一起去過蹦床世界,經(jīng)常一起出游。”另一位同學小易說道。從同學口中,記者還了解到,小辰是一個多才多藝的男孩,他會彈鋼琴、會唱歌,還經(jīng)常和小伙伴們講起他與阿力(小狗)的有趣故事。
放假在家時,小辰經(jīng)常說,想回學校上學,不難看出,校園生活對他的影響確實非常大。“小辰其他書都不喜歡看,就喜歡看班級?,特別是看到同學的名字時很開心,因為都是他熟悉的人。”所謂的班級專刊是毛老師提議創(chuàng)建的一本寫作交流刊物,里面收錄了同學們的優(yōu)秀文章。“雖然小辰現(xiàn)在的寫作能力和思維邏輯較弱,但以后他的文章肯定有機會登在刊物上。”毛老師說。
“逆風前行”為孩子保駕護航
為了一個特殊孩子的成長,一個家庭和一雙父母要花費的心血可謂是巨大的。據(jù)小辰爸爸說,小辰在三歲時被發(fā)現(xiàn)有些“特殊”,從那以后,他便到專業(yè)機構訓練。一年級時,小辰融入了普通校園,這五年來,充滿了艱辛和驚喜。
養(yǎng)一個普通孩子父母都要花費極大心思,對于特殊孩子的父母而言,他們可以說是在“逆風前行”。小辰的父母始終堅持不拋棄、不放棄的積極態(tài)度,帶著愛和呵護撫養(yǎng)孩子幸福成長。

在一次家長會中,說到家校共育的問題時,毛老師以小辰父母為例做了分享,引導家長們提高對孩子成長和教育的關心。當時低著頭的小辰爸爸聽到后立馬抬起了頭,全程目光緊跟著毛老師。會后,小辰爸爸還主動加了毛老師的微信,在不打擾他上課的前提下,經(jīng)常與他溝通孩子的變化、進步等情況。“當我看到他抬頭的那一瞬間,我完全能夠感覺到他作為一個父親的驕傲。”毛老師說。
剛入學時,小辰父母壓力很大,怕孩子不適應,也怕對學校和同學造成困擾。因此,他們前期很長一段時間都在校陪讀。在小辰慢慢適應后,父母開始尋找合適的專業(yè)特教老師進行陪伴教學,一找就是一年多。為了更好地為小辰做康復訓練,小辰爸爸就向學校申請了一間空教室,上午的課上完后,專業(yè)特教老師就會為小辰進行特殊輔導。
“他從三年級開始發(fā)生了明顯的變化,這和學校的氛圍、老師的配合有很大關系,”小辰爸爸說,之前專門帶小辰去做了注意力測評,結果最多只能集中1-2分鐘,而且平常交流時也完全不聽外界的聲音,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三年級之后,孩子會主動溝通交流、向老師問好,校外時間還會邀請同學到家里做客,這些進步和改變讓我們和老師都為之欣喜。”
說到這幾年南肖埠小學對小辰的接納、付出和配合,小辰爸爸滿心都是感激。在他看來,孩子的變化都是學校老師和同學潛移默化影響的結果。“等到上初中時,不知道還能否遇到這么好的學校和這么負責的老師。”小辰爸爸感慨地說。
高爾基曾經(jīng)說過:誰最愛孩子,孩子就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對于普通孩子來說如此,對于特殊孩子更是。小辰就是被愛包圍的孩子,他身邊有一群耐心的老師,有一群可愛的同學,還有一雙無限慈愛的父母,雖然他是“特殊”的,但他是幸福的。
相信像小辰一樣的特殊孩子,都是上天派到人間來的天使,一定會被歲月和人間溫柔以待。(文中除教師外,其他人均為化名)
來源:教育網(wǎng)浙江
冠 陳一諾
來源:杭州教育發(f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