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城的九月,丹桂飄香,沁人心脾。在這個充滿豐收的季節(jié)里,我們杭州市下沙第一小學四(1)中隊的少先隊員們滿心歡喜地在愛心家長們的支持下,開展了一場以“巧手變廢為寶,制作手工燈籠”為中秋主題的勞動實踐活動。
眾所周知,每年的農歷八月十五日是中秋節(jié)。你知道,它還有哪些好聽的名字嗎?沒錯,它又叫祭月節(jié)、月光誕、月夕、秋節(jié)、仲秋節(jié)、拜月節(jié)、月娘節(jié)、月亮節(jié)或團圓節(jié)等。中秋節(jié),最早源自對天象的崇拜,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早在《周禮》一書中,已有“中秋”的記載,它與“春節(jié)、清明節(jié)、端午節(jié)”并稱為中國四大傳統(tǒng)節(jié)日。
在家委姚泓辰媽媽的介紹下,我們不僅了解了中秋節(jié)的習俗,如祭月、燃燈、賞月、追月、觀潮、猜謎、吃月餅、玩花燈、賞桂花、飲桂花酒等,還知道了與中秋節(jié)有關的神話故事,如《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和《月餅起義》等神話故事。
除了這些知識,你知道,與中秋節(jié)有關的古詩詞有哪些嗎?沒錯,中秋節(jié)有宋代詩人蘇軾的《水調歌頭》、詩仙李白的《古朗月行》、唐代詩人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唐代詩人司空圖的《中秋》和明代詩人朱淑真的《中秋》等古詩詞。大家快來聽聽我們朗誦的怎么樣?
了解了中秋節(jié)的相關知識后,我們進入了今天勞動實踐活動的主題——巧手變廢為寶,制作手工燈籠。
通過講解,我們知道了如何利用身邊的資源,變廢為寶。比如,用一個空的礦泉水瓶、一把兒童圓頭剪刀、雙面膠、彩色卡紙、細繩和一次性筷子或吸管等物品就可以制作成一個可愛的中秋燈籠。
經(jīng)過我們一雙雙巧手的努力,生活中常見的物品變廢為寶,變成一盞盞中秋節(jié)燈籠了!大家快來看看我們做得怎么樣?好看嗎?你學會了嗎?
通過此次中秋勞動實踐活動,我們不僅了解了中秋節(jié)的相關知識點,還學會如何用身邊的資源,如生活中常見礦泉水瓶、吸管、繩子、彩紙等物品變廢為寶,巧手制作節(jié)能環(huán)保的中秋節(jié)手工燈籠,一起度過了愉快的中秋佳節(jié)。
圖文:四(1)中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