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注微博#七彩夢情谷#
元宵節(jié)是春節(jié)后一個重要節(jié)日。
正月是農(nóng)歷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故而稱為元宵節(jié)。
一、
漢文帝為慶祝“平呂”之亂,每到這一天,就出宮游玩,與民同樂。就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jié)。
二、
相傳在漢武帝宮中有一位宮女,名叫“元宵”長年幽于宮中,思念父母,終日以淚洗面。大臣東方朔決心幫她,于是對漢武帝謊稱,火神奉玉帝之命于正月十五火燒長安,要逃過此劫的辦法是讓“元宵”做很多火神愛吃的湯圓,并由全體臣民張燈供奉。后來就形成了元宵節(jié)。
三、
元宵又稱為“上元節(jié)”
有一只神鳥被獵人射死。天帝知道震怒,下令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間放火。天帝的女兒通知人間,有個老人家出法子: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這三天,紅燈籠、點爆竹、放煙火。這樣一來,天帝就會以為人們都被燒死了”。天兵發(fā)覺人間一片紅光,以為是大火燃燒的火焰,就稟告天帝不用下凡放火了。人們就這樣保住了生命及財產(chǎn)。為了紀念這次的成功,從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戶戶都懸掛燈籠,放煙火來紀念這個日子
四、
傳說有次元宵節(jié),乾隆爺下江南,在村莊里迷路了,肚中又饑又渴,就向一戶農(nóng)家敲門尋些吃。開門是位老婆婆,她家里很窮,沒啥食材,只有一些糯米粉和黑芝麻,就用糯米粉裹黑芝麻團成圓球,在湯里煮熟給乾隆爺吃。乾隆爺吃了大加贊賞,問這是啥好吃呀?老婆婆看這東西在湯里團團圓圓,就順口說這是“湯圓”。第二年元宵節(jié),乾隆爺在宮里想念湯圓味道,就讓御廚依樣做出來。后來“湯圓”做法從宮中流向民間,成了元宵節(jié)一道著名小吃。這就是湯圓起源。
五、
人們過元宵節(jié)吃元宵習(xí)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qū)嵭模驇юW。餡有豆沙、白糖、山楂、各類果料等,食用時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們把這種食物叫“浮圓子”,后來又叫“湯團”或“湯圓”,這些名稱“團圓”字音相近,取團圓之意,象征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人們也以此懷念離別親人,寄托了對未來生活美好愿望。
六、
《元宵煮浮圓子》
今夕是何夕,團圓事事同。
湯官尋歸味,灶婢詫新功。
星爛烏云里,珠浮濁水中。
歲時編雜詠,附此說家風
關(guān)于元宵節(jié)的小故事很多,都寓意著家庭團圓、和和美美、祈求平安、思念故鄉(xiāng)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