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她的生日,因為雙城生活不能團聚祝福,想來鮮花蛋糕她也不缺,故書言小文一篇以致禮。
先呈上一首拙作小詩吧
臘梅
亭亭園中寒梅俏,鉛華弗御身姿傲。
佳人聞風愛折枝,墨客見性文章多。
山海陸沉何所謂,秋月春風等閑度。
閑塵往事云煙里,我自花開我自芳。
素心素脾素顏色,無畏晴雪一縷香。
心到眼到身亦到,清風拂來是正道。

時下的杭人,在冬月大抵是最忙的。之前的冬至日要上山掃墓祭拜,然后就小情小愛們最為看重的平安夜和圣誕節(jié),信不信基督?jīng)]關系,要的就是那個節(jié)日感,接著三十一日晚的
西湖邊跨年,緊接著元旦凌晨又赴
靈隱寺敲鐘祈福,更有拾級而上至
北高峰禱求財神保?照應的,忙忙碌碌熱熱鬧鬧中,就進入了農(nóng)歷的臘月了。只因前日里和朋友去山里度閑,于庭角偶見一叢臘梅獨放,遂思想起了湖西靈峰的臘梅,也該也正是探梅的時候了。
桃源嶺下靈峰山,名為山實為一丘,水滸中宋江征方臘伐杭城欲水路攻涌金門前夜,文中即言明屯兵扎營此處并夜宿靈隱寺。由是感慨九百年前即有此地名而至今未變,山川滄海終究是難變桑田的。為避防人流車流,早早的就把車停在了浙大路上,從十六路車站南行,在植物園長坡下折西而入清芝塢,一路上稍許冷清,毫無往日里人從眾的景像,而天氣則是典型的南方冷,溫度不低卻凍得刺骨,寒風颼颼的往脖頸里鉆,鉆到手腳都冰印。天空中布滿云層,偶爾太陽在云縫間晃一晃,就算今天人間報到過了。

沿著園林小徑,穿過一片紅梅林。紅梅樹都是獨立成株的,造型奇美風格迥異,如各各敦煌飛天舞者,奇骨仙髓妖仙難區(qū),枝頭綻滿了米粒似的花米,粗看是黑色,細看方才看清是暗暗的深紅。而臘梅則是叢生的,枝條一叢一叢射向天空,不管何枝何節(jié)皆能生春。偌大的園子里稀稀寥寥的幾個游人,玉質不善言者或于枝下低徊踟躕,或于樁上扶面悄言,倒不像她們在賞梅,而是梅花在圍觀她們的笑靨如梅。粗看臘梅我認為所有的花都是一樣的,及至細觀,方發(fā)覺花形并不盡同,有大有小有開有合有單有重有顏有色,而細品其中清味,若深若淺若濃若郁若有若無若飄若緲。梅有百種,而蠟梅者粗略算來則約有六種于民間廣泛栽種,曰:狗牙,皓齒鮮長。金鐘,暮鼓晨鐘。素心,淡心素凈;⑻,猛虎出山。馨口,半抱琵琶。檀香,紫氣東來。

要感受臘梅的清芬要滿足兩個條件:一、充足的陽光提升氣溫催發(fā)花骨朵泌出芳香素。二。微微的清風推送馥郁芬芳在花樹間傳遞流動。
靈峰的臘梅正處初放期,開早的幾株已經(jīng)花干無味。而大部分的還只是花骨朵或半開半含苞狀,有的甚至一樹黃綠葉,不管何枝何節(jié)都不曾始落。向陽處的開得多些盡些,偶一陣風,鼻子隨之而去。僻陰處多尚未開,掛滿萬萬顆黃色骨朵,繁星點點。馨香瓣瓣,晶瑩剔透,如玉如釉。輕輕細細吸入品受這獨特的清透自然之氣,頓時沁心透脾心寧神靜,頓悟只有天賜天生天養(yǎng)天工造物方能成就如此人間造化,既清高又冷冷,喜傲雪愛臨霜,天然挾著一身正氣,在冬日里,萬物調敝的季節(jié),給紅塵俗世物質社會奉上難得清流。卻又想起林妹妹揶揄寶玉沒有的"冷香"大概就是這種香吧。

忽感好幸福好幸運,在這樣一個冬日里有清芬有芳藹,有妻伴有女驕,沒有寒苦的生活需要去竭力維持,卻有平淡的日子可以云淡風輕。人生若此,夫復何求?!忽又記起蘇軾老夫子的幾句文章: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山間之明月,耳遇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為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感時下干官萬腐千刀萬剮,臺前扮,猶勝臘梅之高潔,幕后敗,獨欠蠟梅之品性,上半生廳堂,下半生泥沼,上半身衣鮮衫靚,下半身惡濫腐臭,百擲豪金是他,聞得清香是我,而又何羨乎?于是,余情悅兮,飄飄乎羽化而登仙……
何枝何節(jié),皆能生春
素心素脾素顏色,無畏晴雪一縷香

閑塵往事云煙里,我自花開我自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