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支分法
瑜伽,也叫做ashtanga
瑜伽。ashtanga的意思是串聯(lián)體式。帕坦伽利大師在《
瑜伽經(jīng)》中提出了瑜伽的八分支,也可以說是瑜伽修習的八個步驟。
1、制戒 Yama,指為改進外在行為所需遵守的行為規(guī)范,自制。包括:非暴力、誠實、不偷盜、節(jié)欲和不貪婪。
2、內(nèi)制 Niyama,指為改善內(nèi)心環(huán)境,每天實際應做到的行為規(guī)范。包括純凈、自足、自律、內(nèi)省和向神的臣服。
3、體式 Asana,指讓人感覺舒適并能長久保持的身體姿勢。體式給身體帶來健康和輕盈,穩(wěn)定的體式也可以帶來我們內(nèi)心和精神的寧靜。
4、呼吸控制 Pranayama,對呼吸的延長和控制。主要包括對吸氣、呼氣、吸氣與呼氣之間的停頓(內(nèi)懸息)、呼氣與吸氣之間的停頓的控制(外懸息)。
5、制感 Pratyahara,指通過控制感官,使練習者從對外關注轉移到向內(nèi)在專注的狀態(tài)。
6、專注 Dharana,指意識集中在一點,大腦不再波動,而是集中在一個事物上,是進入冥想的初始步驟。
7、冥想 Dhyana,指意識能長久的集中,并不會被外在的事物所干擾,此時對事物的理解和認知會從表面逐漸深入到本質(zhì)。
8、入定 Samadhi,在入定的階段,不再有具體的冥想對象,而是意識進入到空靈的狀態(tài)。身體和感官都處于一種休息的狀態(tài),心靈隱藏的力量被逐漸開啟,體悟到生命的最高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