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摩擦……”這句龐麥郎的著名歌詞,從音樂大師譚盾嘴里一說出來,合練的女樂手,笑得琴弓直接掉在地上。
本周六,譚盾最新創(chuàng)作的微電影交響音樂史詩《女書》,將在杭州大劇院亮相。昨天,記者全程觀摩了譚盾與杭州愛樂樂團的排練,也見識了老譚私下的幽默感。
一開始,提前約好的專訪險些流產(chǎn),因為提前給到樂團的譜子版本不對,譚盾大半天都心情不好。還好,這個“老牌暖男”最終還是陰轉(zhuǎn)多云,“我希望女書能感動全世界。”
彩排現(xiàn)場輕松又愉快
各種比喻和形容詞
昨天中午,就在記者趕往大劇院的路上,接到了主辦方的電話,“譚盾的專訪可能有點問題。”
這種時候,這種消息,無異于晴天霹靂。再三詢問后記者才得知,譚盾的說法是“排練時間不夠,要先保證排練”。
這不是記者第一次和譚盾打交道,善于和媒體打成一片的譚盾,理論上不會無故放鴿子。后來才知道,原來是譜子出了問題。
前段時間,《女書》的譜子早已寄給杭州愛樂,但昨天譚盾到了后才發(fā)現(xiàn),這個版本是以前費城交響樂團演過的。但他要排的,是之前與上海交響樂團合作的版本。
一來一去,改譜子就成了件麻煩事。對于極其注重藝術(shù)細(xì)節(jié)的譚盾來說,這種事有點崩潰。
“你看他,大半天都板著臉。”譚盾助理說。
好在排練現(xiàn)場,譚盾絲毫都沒帶著情緒,一如既往“輕松加愉快”的風(fēng)格。
能侃,是所有記者對譚盾公認(rèn)的印象。在排練室里,他則把“能侃”轉(zhuǎn)化為各種稀奇古怪的象聲詞。在給樂手們描述旋律時,有些天外飛仙式的象聲詞,你都不知道他是怎樣發(fā)出來的。
特別善用比喻和畫面感,也是譚盾提高排練效率的絕招,“樂隊彩排不要聽逗號,要連起來”、“整個村莊就是流水”……這樣的形容,全場不少于10次。
從樂手們的表情看,雖然對眼前這個大師帶著敬仰,但絕不拘謹(jǐn)局促。
《女書》中有一種特殊樂器,是用兩塊石頭發(fā)聲。排到某段時,譚盾突然叫停,朝著打擊樂手的方向高喊:“注意,摩擦摩擦……”意思是不要用力猛打。
此“龐麥郎金句”話音剛落,全場笑翻,還有樂手接茬——“在光滑的石頭上摩擦”。
這部作品是前衛(wèi)的6D
還將去十個國家巡演
何為“女書”?它是目前世界現(xiàn)存的唯一一種女性文字,完全由女性創(chuàng)作、傳授并使用,流傳于湖南江水一帶,字形飄逸舒展,字音富具樂感。
按照譚盾的說法,女書既是視覺文字,也是音樂文字:“簡單來說,它是山里的傳統(tǒng)女人之間的一種閨蜜語言。世世代代傳唱,通常是母親教給女兒,說的是如何成為一個好母親。”
在創(chuàng)作上向來天馬行空的譚盾,如何會瞄準(zhǔn)這個題材?
譚盾說,有一年他去臺北演出,晚上在誠品書店閑逛。從書架上隨意取下一本書后,他就躺在那兒看了起來,很快就被里面關(guān)于女書的內(nèi)容所吸引。第二天,譚盾就直接買機票飛往女書發(fā)源地——湖南。
創(chuàng)作過程并不容易,因為女書是非常私密的,所以剛開始采風(fēng)的時候,那些女書的傳人,都對他非常警惕。
“還好我有足夠的耐心。”專訪中,譚盾告訴記者,他慢慢給她們唱自己的音樂,講自己的音樂……再后來,那些人都開口了。這部《女書》,也被譚盾看作是“為自己的母親和姐妹譜寫的音樂紀(jì)念碑”。
離經(jīng)叛道,是多年貼在譚盾身上的標(biāo)簽。這次也不例外。雖然《女書》是個古老的題材,但在譚盾看來,這部作品絕對“前衛(wèi)”,“它是前所未見的‘6D’。”
什么意思?在聽覺上,有女書歌唱、交響樂演奏和豎琴協(xié)奏的“3D”;在視覺上,畫面中融合了書寫、音樂和唱腔的“3D”,“加起來,就是非常奇妙的‘6D’。”譚盾說。
譚盾的人生理想,是希望自己能像貝拉·巴托克弘揚匈牙利民族音樂一樣,把中國的傳統(tǒng)音樂帶到全世界。而《女書》則是他又一次雄心勃勃的嘗試,杭州站結(jié)束后,這臺演出還將去智利、荷蘭、新加坡等十個國家巡演。
“它會感動全世界。”譚盾點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