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蕭山江寺公園,你能領略到各種鍛煉項目,舞劍、太極、柔力球、羽毛球、排舞……健身達人們都聚集在此鍛煉身體。61歲的朱淑英就是其中一員。雖然退休10年了,但初次見到她的人,都會以為她只有40來歲。爽朗的笑聲,矯健的身姿。問其如何保持,答曰:“每天鍛煉,積極樂觀!”
10月27日早上8點,生活刊記者在江寺公園大門口看到朱淑英時,她正帶領著十幾個姐妹在音樂中,揮舞著太極球拍,只見一只小球隨著球拍上下而動,卻像是有膠水黏著似得不會掉下來,十分神奇。
每天兩小時,跟柔力球親密接觸
說起與柔力球的淵源,朱阿姨一下子就打開了話匣子。“我練柔力球已經(jīng)有五個年頭了。當初一起學習的6個姐妹,就我一人堅持下來了。想想時間過得真快!”她感慨道。
2004年,退休后的朱淑英開始尋找自己感興趣的事。聽說江寺公園每天都人鍛煉,便跑過來湊熱鬧,誰知一看就迷上了打太極和木蘭操。練了幾年后,公園里興起一種太極柔力球。“看著球在球拍上一起舞動,卻掉不下來。感覺很好玩。于是就跟著一起學習。”因為有一些舞蹈和太極功底,加之勤奮練習,朱淑英很快成了姐妹中的指導員。哪個動作有難度,該如何做才漂亮,朱淑英都會跟大家不厭其煩地仔細講解。
從每天早上7點開始,她都要練兩小時的柔力球,無論是刮風下雨還是酷暑寒冬,這已經(jīng)成了她的習慣。朱阿姨說:“自從3年前接起蕭山柔力球隊長的任務后,感覺更有責任了。每天早上6點30分就到公園做準備,7點開始花兩小時練習和教授大家柔力球,其余時間我還要為社區(qū)、街道的隊伍指導柔力球,F(xiàn)在的生活已經(jīng)離不開柔力球了!”
去年10月,朱淑英作為蕭山首支殘疾人柔力球隊輔導老師之一,經(jīng)過兩個月的訓練,在杭州市殘疾人運動會柔力球比賽中獲得了第四名。此外,去年和今年的杭州市老年人柔力球比賽,朱淑英和同伴代表蕭山,在雙人比賽獲得了第一名和第二名的好成績。這幾天她又忙著隊員們的訓練,為區(qū)老年運動會閉幕式的表演做準備。
太極柔力球,好處一籮筐
雖然太極柔力球技術難度較大,學習起來比較困難,但是朱淑英并沒有因此放棄學員:“只要有人學,哪怕只有一兩個人我也會教。” 目前江寺公園已經(jīng)有固定成員30幾個,只要是練習活動,學員們都會準時參加。“群體練習太極柔力球的美感遠比個人表演震撼。”
對于那些在一旁觀看躍躍欲試的市民,她都會鼓勵他們嘗試一下:“不要擔心練不好。學習了,總有一天你會迷上柔力球。”剛加入不久的王阿姨就是在朱淑英的鼓動下,開始鍛煉的。“她人很熱情,又很有耐心。所以我們都愿意跟著她學習。”王阿姨說。
在朱淑英眼里,柔力球尤其適合老年人鍛煉:“太極柔力球是以太極為基礎,圓弧輕劃,看起來軟弱無力,其實柔中帶剛,動作很有連貫性。尤其是力度拿捏、對方位的掌握很耗力,打一場球下來會汗流浹背。柔力球對人的眼睛、頸椎、腰腿和胳膊都很有好處。最重要的是,打完柔力球,整個人的心情都會很舒暢!”
太極柔力球具有較高的觀賞性,雅俗共賞,功效與打太極拳差不多,比太極拳的活動量大。朱淑英說,打太極柔力球是在走“貓步”。運動中,胳膊、手腕的動作比較多,十指在不停地轉拍,也活動了手指的筋骨。原來她的肩周炎、手關節(jié)疼痛在這幾年的鍛煉中都漸漸好了。
說著,朱阿姨便和幾位隊員一起表演了難度較高的第八套操給我看。隨著音樂的節(jié)奏,球隨人上下翻飛,人隨球輾轉騰躍,一會兒是虎虎生風,一會兒是舞姿曼妙,小球仿佛黏在球拍上,很少會掉下來。這一招一式,頗有韻味。隨后,生活刊記者也小試了一把,才發(fā)現(xiàn)原來想讓小球乖乖地待在球拍上不掉下來很有難度呢。
除了柔力球,朱淑英還有許多別的才藝。吹小號、薩克斯,跳民族舞,可謂是多才多藝。此外,她還是工人路社區(qū)中老年時裝模特隊的一員。她說,這些都是在她退休后學的,為的是讓自己的退休生活更加豐富多彩。“現(xiàn)在我每天的時間都安排得滿滿當當,比以前上班還要忙碌,充實而快樂,自然就越活越年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