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賽力斯發(fā)布 2023 年 6 月份產銷快報,數據顯示:6月賽力斯銷量 18754 輛,同比下降 27.04%。1至6月累計銷量為 92163 輛,同比下降 26.66%。其中,6月賽力斯新能源汽車銷量為9348輛,同比下降24.72%,賽力斯汽車銷量為5668輛,同比下降25.99%。賽力斯汽車1至6月累計銷量為 25761輛,同比增加19.37%。
產量方面:6月賽力斯產量為16430輛,同比下降26.76%。上半年累計產量為91487輛,累計同比下降26.8%。其中,6月新能源汽車產量為8287輛,同比下降27.99%,賽力斯汽車6月產量5170輛,同比下降26.63%。
值得注意的是,進入2023年后,賽力斯汽車旗下問界品牌的銷量一直都不亮眼。數據顯示,2023年1-5月AITO問界零售銷量分別為4469輛、3512輛、3625輛、2437輛、4083輛。除了銷量不佳,賽力斯的財報也不理想。據官方發(fā)布2022年財報顯示:2022年賽力斯營業(yè)收入341.05億元,同比增長104.00%,其中新能源汽車收入249.34億元,同比增長482.8%,占公司營業(yè)收入的73.1%。凈虧損38.22億元,同期凈虧損18.24億元。扣非凈虧損42.96億元,同期凈虧損27.93億元。
對于2022年的虧損,賽力斯方面表示:2022年因芯片、動力電池等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影響,導致生產成本上升。雖然1-3季度實現(xiàn)了銷量的連續(xù)正增長,但是客流進店量和市場推廣活動受限,影響了供應、物流、生產等諸多環(huán)節(jié),產品產銷量未達預期。此外,前期固定資產投入較大,折舊及攤銷費用較高,導致虧損增大。

此外,據近年來賽力斯發(fā)布的財報顯示,賽力斯再與華為合作后虧損持續(xù)加大,2019年至2022年四年時間賽力斯已經虧損超百億。2019年扣非凈利潤為-8.84億元,2020年為-23.08億元,2021年為-27.93億元,2022年為-42.96億元,對于虧損的增加,賽力斯方面曾表示:虧損增加的原因主要為轉型新能源汽車市場之后,營銷費用、研發(fā)成本的飆升以及團隊擴張所致。
不難看出,即便是巨額虧損,賽力斯還是堅定與華為合作造車的決心。AITO問界日前發(fā)布“致全體合作伙伴的一封內部信”稱,賽力斯與華為共同決定成立“AITO問界銷服聯(lián)合工作組”,自7月1日起全面負責營銷、銷售、交付、服務、渠道等業(yè)務的端到端閉環(huán)管理,此舉被外界解讀為是華為進一步強化對問界商標的話語權。對此,7月2日下午,華為相關負責人回應,成立工作組與雙方話語權無關,整體旨在提升問界客戶服務體驗,完善渠道服務相關管理。

目前,AITO問界旗下在售車型有M5、M5 EV及M7三款車型,其中M5是主要銷量來源。2023年一季度,AITO問界累計零售11615輛,其中M5銷量為7322輛占據了半壁江山,M7為4293輛。官方消息今年年底還將發(fā)布問界M9全新車型,據了解該車定位中大型SUV,預計售價區(qū)間為50-60萬元,問界M9也將是問界系列最貴的車型。華為余承東曾表示,有信心令問界M9成為整個市面上最豪華、最高端、最智能的車。
不可否認的是,賽力斯與華為合作是成功的。在與華為合作后,賽力斯的知名度也被提升,但AITO品牌的問界車型過度依賴華為,幾乎由華為一手打造。雖然說汽車的肉體和靈魂并沒有嚴格界限,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誰做最具技術含量以及利潤最豐厚的部分,誰也就意味著是靈魂。賽力斯借助華為技術實現(xiàn)彎道超車,出售的問界車型都是由華為一手打造,無論是華為鴻蒙座艙還是華為Drive ONE純電驅增程平臺,線上線下銷售渠道以及核心部件均離不開華為的支撐。
此外,自華為CEO任正非在3月強調不能使用華為/HUAWEI出現(xiàn)在整車宣傳和外觀上一事后,或多或少對于AITO問界的銷量也有一定的影響。眾所周知,早前問界的宣布基本都綁定HUAWEI做宣傳,如果AITO品牌褪去華為光環(huán),賽力斯就會立馬現(xiàn)出原形。再者,隨著車市價格越來越卷,賽力斯的處境也將越來越不利,將面臨新一輪的考驗。
來源:汽車行業(yè)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