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菜首推的特色就是量足。在東北人看來,凸底甚至平底的盤盞來盛菜肯定是有怠慢客人之嫌的,于是無論菜館還是居家,一上來就是大盤深底大碗的,也在于東北那地方冷,冰天雪地圍著熱坑,一盆菜一碗酒可消磨許久時光,慢慢地,盤大量足色重就成了東北菜的特色。
鍋包肉:大塊的里脊肉裹著脆薄油煎的淀粉,外焦黃內(nèi)瓷實(shí),直溜溜地碼足一大盆,一副貨真料實(shí)的模樣。熱乎乎端上來時,很得食肉類的青睞。輕咬細(xì)嚼,肉香滿口,味覺爽潤。但感覺肉感偏緊,嫩滑欠夠,幾口品味后更覺粗實(shí)硬厚,不及南方滑溜里脊的細(xì)潤溜滑,尤其是熱氣散去,菜溫降低,口感下降較為明顯,更覺用油太重,味道太厚,總體上仍不失為補(bǔ)充熱能和解饞兩大功效。在哈爾濱的路邊攤,牡丹江的小菜館,長春的老媽菜館都品嘗過,差不多高下。一般20元一份。
酸菜羊肉湯鍋:色清淡,味清爽。東北的酸菜味不是太沖,常用于做餃子餡,和羊肉燉在一起煨湯,剛好沖抵羊肉的膻騷味,使得整個湯味較為清淡,羊肉雖經(jīng)較長浸煮,但仍不失細(xì)嫩易嚼,酸菜也鮮滑可口,湯汁趁熱,較為爽口,此湯一定要熱,因此大多都采用酒精湯鍋加溫。中低菜館的價格20左右。
小雞燉蘑菇:東北人常掛在嘴邊的菜。小雞真的是很小,三兩雞塊沉滅在眾多的菌類干菇之中,色濃重,味覺和氣香全是蘑菇的味道。不求雞湯的醇香,只見蘑菇的鮮美,火工久歷,菜料爛熟,湯料滋補(bǔ)。可謂是冬季御寒良品。
黑白涼皮:沒想到東北的涼皮這么爽口可口,生鮮的蔬菜果絲和些許的醬辣麻蒜姜拌合,涼皮爽滑細(xì)韌,拌料清香平和,一口吞咽,細(xì)細(xì)咀嚼,潤滑中帶點(diǎn)刺激,清涼中帶點(diǎn)辣麻,很是受用。一次是長春老媽菜館的冷菜裝盤,一次是沈陽銅錢大廈邊家樂福的散裝,都很好吃。
白魚:肉質(zhì)細(xì)膩,色澤淡雅,宜清蒸,食原味。密山小鎮(zhèn)品食一再要求廚房什么都不要放,最多姜絲少許,結(jié)果還是下鹽了,口感頓時被咸味剝奪,但鮮嫩的魚肉還是十分爽口,就是價格高得有點(diǎn)離譜。同類同檔口感的魚,在我們這里也無非是20、30一斤,可能是那邊少,說是野生,現(xiàn)在多半為養(yǎng)殖。
大豐收:五谷雜糧,雞鴨肉食,滿滿當(dāng)當(dāng)?shù)厝麧M一大盆,飯菜一鍋端,全是真漢子。趁熱扒拉幾口,一旦冷了,油汁凝集,就不易下口了。
一直沒能吃到正宗的慕名已久的東北餃子,一連幾個地方,說的全是東北餃子,但吃來吃去似乎還不及杭州街頭那些手工鋪的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