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刷了會手機,俄烏還在談談打打,十九樓也總有人在吵吵鬧鬧。
國際關系也好,人際交往也罷,說穿了本質(zhì)都是一樣的,就好像小孩子之間沉浸式的過家家。
想起香港人的名言:做人呢!最重要就是開心,吶,不如我下面給你吃啊……
才發(fā)現(xiàn)最近宅家比較多,沒什么可以下面的了。
不如出門吃一碗羊肉面吧。
地鐵三號線的一端地名非常熟悉,但從來沒有去過,甚至在有地鐵之前我從來都不知道還有這個地方。名字叫吳山前村,出了地鐵口一瞅,它還就標標準準的真是一個村。
![[/11笑哭]](http://att2.citysbs.com/hangzhou/2023/07/19/15/middle_200x200-154616_v3_16481689752776307_3d5ebcfdfd6eefe392573d376b89f656.png)
雨水拍打著麥田,這行道樹少年時常常得見,城市化之后只有鄉(xiāng)村和縣城還存在。還有這倒下的豆桿,不知道多少年沒有見過了,挺好。
雨下的大小尷尬,我也沒有帶傘,只有擼一把頭發(fā),假裝很瀟灑。
出地鐵口五百米就是農(nóng)貿(mào)市場,反正也不餓,先繞著村里的街道溜達一圈,還挺有時光機的味道,復古的理發(fā)店,還有如今罕見的農(nóng)機站……
本著哪家人多去哪家的原則,點了一碗紅燒羊肉面?诟性诰,可惜油渣的水準一般,整體達到余杭面館的標準水平。敲個重點:我發(fā)現(xiàn)余杭的面館水準多數(shù)比較在線,整體實力高出杭州主城區(qū)最少一個檔次,你沒聽錯是最少一個檔次,比較推薦。
說起杭州的面條江湖,如今口味仿佛都是一個師傅教出來的,幾乎成了城南系的天下。
耳熟能詳?shù)膸状竺骛^當年也只是區(qū)域性的出名,最有廣泛知名度的怕是慧娟和平樂了,后來慧娟開出了連鎖,本著誰擴張誰噶的原則,不久便銷聲匿跡。
多年來,杭州的面在手藝口味的提升上是沒有的,有的只是價格越來越貴。如今杭州知名度扛把子的方老大在當年我是不認識的,我記得前兩年去吃過一回,我的評價是:不難吃,但也談不上驚艷,結(jié)合價格和排隊的用餐體驗,我是不會再去第二次的。而且有一種說不出原因的膩,不知道是因為甜還是咸還是油,最初三口挺好的,越往后越不易下咽。
好吃的面是隔一陣不吃就會想念,跋山涉水的趕一程也會想去吃一口的念想。而且迅速干完,方才后悔,哎呦咋這么快吃完了,然后立馬開始回味無窮,期待著下一次的相遇。
聽說現(xiàn)在杭州還有了四百一碗的面館,我想在我腦梗之前應該是不會去探店的,脫離了面條這一尋常市井美味的核心本質(zhì),不值得一試。我愿意相信他一定是好吃的,四百一碗都做不好吃,那簡直是草菅人命。
吃完走人,慣例想逛一逛菜市場,誰知道諾大個菜場集體午休去了,只剩下幾個做棉被的和踩縫紉機的大姐。
![[/11尷尬]](http://att2.citysbs.com/hangzhou/2023/07/19/15/middle_200x200-153732_v3_17711689752252162_fa8a69028bc5fe324531881ba86cb34e.png)
![[/11尷尬]](http://att2.citysbs.com/hangzhou/2023/07/19/15/middle_200x200-153732_v3_17711689752252162_fa8a69028bc5fe324531881ba86cb34e.png)
于是返程,再次走過麥田,下沉式電梯在提醒你,將從鄉(xiāng)野回到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