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多數家長的觀念錯在不是輔導還是不輔導,而是輔導功課還是陪伴學習。 確實現在很多知識跟我們以前的角度不太一樣,但如果抱著單純的輔導心態(tài)去輔導,自然是會抓狂的,這個跟孩子學習態(tài)度和習慣沒有多大關系,而是家長的心態(tài)關系。 LZ的狀態(tài)太理想化了,我想現實里應該不是這樣輕松的。 我們家四年級,一直都在班級前三名內,孩子學習態(tài)度和狀態(tài)都還行,但是,這就可以了?就OK了?不是的,F實經驗告訴你,就是無論如何,都還是孩子,自控能力相對就是弱一點,依舊需要大人經常的督導和督促。我們家的也時不時被老師點名說上課做小動作,走神,跟同桌說話,粗心等等問題。所以我們一直都沒有放松過督促和督導。 但是我們確實相對來說要比其他家長要輕松點,不是我們心態(tài)好,而是一直都是陪伴學習的態(tài)度,其實很多時候孩子不是理解不了,而是家長輔導的時候那個姿態(tài)和語氣讓孩子心理上產生了排斥點,繼而無法全神貫注地聽講和理解。 我上學的時候及其討厭數學,真是每逢考試就掛科。真心現在小學四年級的數學我也不是很吃得消,但是每次做題目孩子遇到不會做的時候,我會在看過題目后先跟孩子表態(tài),我真的也不是很有把握,要不你把思路講出來聽聽看,卡在哪里,然后我跟自己的思路對一下,我們再看看書上的例題,還是不會就問問老師。這樣每做出一道題后,孩子和我都有成就感,而且我跟孩子說,有一些知識點我是真的不會,讓孩子上學的時候仔細聽,會了回來教教我。這樣給孩子建立了更多的自信,她上課也相對要認真和專注很多。 我也曾相信什么快樂教學,放養(yǎng)教育。但事實證明,張弛有度地引導和督促孩子,才能讓孩子有收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