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想帶孫子,錯了嗎?”浙江老板娘很困惑!兒媳和她鬧翻,退出微信群!兒子態(tài)度也變了
都市快報 今天
陳阿姨,53歲,紹興人,只有一個兒子。
她原本挺為自己感到驕傲,年輕時,在條件很差的情況下,跟老公一起打拼做生意,現(xiàn)在靠做布料生意一年收入能有三五百萬,豐衣足食地把兒子養(yǎng)育成才。
兒子上了不錯的大學,畢業(yè)后,順利地進入紹興某事業(yè)單位上班,又很順利地找了對象結了婚。
她以為自己這輩子算是成功了,現(xiàn)在可以開始享受下自己的人生了。
就在這時,她滿心期待的孫子出生了,這件喜事,自從她說出“我不想帶孫子”的心聲開始,就變得不對勁了。
矛盾在去年年底,她去三亞旅游前夕徹底爆發(fā)。
兒媳算是徹底跟她撕破了臉,兒子對她的態(tài)度也不那么好了。
“我這么做真的有錯嗎?”她忍不住問。
電視節(jié)目《媽媽是超人3》中,安迪的奶奶說從安迪三個月起,便是自己一直帶著他。
我真的不想帶孫子
陳阿姨只有一個兒子,她覺得自己身為母親很驕傲,表現(xiàn)在三點:生了一個兒子,兒子上了一個好大學,兒子在適合的年紀結了婚。
“我是一個要強的人,剛嫁過來的時候家里很苦,后來咬著牙跟先生一起做生意,總算是有一定的成就,特別是兒子結婚以后,我覺得這一生就基本滿足了,吃穿不愁,生活無憂。”陳阿姨說,就在自我滿足的時候,讓她煩憂的事情發(fā)生了。
兒媳婦很快就要生了,大概是預產(chǎn)期前一個月,一家做在一起,討論孩子出生后誰來帶的問題。
兒子和兒媳都是在事業(yè)單位上班的,工作時間固定,所以,他們希望孩子出生后,由奶奶來幫著帶。
兒子認為,這樣的想法再正常不過了,以為媽媽一定會滿口答應,更何況,自己結婚后,是媽媽一直催著他們生孩子。
可是在那天的家庭會議上,陳阿姨說“不行,我不帶”。
陳阿姨給出的理由是,自己還不算太老,生意還在做,如果帶了孫子或者孫女,就意味著自己的生活全部被耽誤了,要帶,也是在有空閑的時候,幫著搭把手。
那時,兒子兒媳沒有多想,以為只要孩子生出來了,奶奶總會喜歡,就算不說也會搶著來帶。
事實上,陳阿姨真是一個“言而有信”的人,等孫子出生后,依舊堅持不帶。
請保姆,我出錢
媳婦做月子的時候,家里請了月嫂,為了讓孩子能讓有經(jīng)驗的人多帶帶,月嫂做了近3個月才讓走。
月嫂走了之后,兒媳也很快就要休完產(chǎn)假準備恢復上班了,她再一次提出要求,讓奶奶帶孩子。
陳阿姨依舊還是拒絕。
兒媳婦感到很委屈,自己娘家哥哥的孩子出生后,就是自己的媽媽幫著帶,一家人吃住都在一起,自己的婆婆為什么這么“勢利”?
“當時我提出兩個方案,一是讓兒媳辭職自己帶,反正家里也有條件,二是長期請保姆帶,所有費用可以我出。”反正陳阿姨的意思是,讓她一手帶孩子,是不可能的。
偏巧那段時間,網(wǎng)絡上連續(xù)出現(xiàn)了保姆獨自在家虐待孩子的事情,比如說2015年3月份,嵊州有一個保姆,在照顧一個9個月大的嬰兒時,不但打罵孩子,甚至還對著嬰兒的嘴咳嗽、吐痰。
這個近在眼前的案例,讓兒媳婦對保姆獨自帶孩子這件事充滿了恐懼感,就越發(fā)希望自己的親人——當然她覺得最適合的就應該是奶奶,來幫自己帶兒子,“哪里有自己的奶奶不喜歡親孫子的,到底是自己的生意重要,還是孫子重要?”
因為這個沖突的意見,從孫子出生到現(xiàn)在的近三年里,婆媳關系已經(jīng)降到了冰點,兒媳來家里吃飯不超過5次。
有人勸過陳阿姨,年紀大起來了,生意可以放一放了,總是帶孫子重要?删髲姷年惏⒁淌冀K沒有改變自己的想法。“盡管最終是我每個月拿出錢來請保姆帶,但我兒子對我的態(tài)度好像也不好了。”
去旅游,鬧翻了
最大的一次沖突,爆發(fā)生在去年的年底。
陳阿姨和先生趕在過年前,報了一個去三亞的旅游團。陳阿姨說,自己活了50多歲了,看著也賺了點錢,但這樣出門長途旅游還是第一次。
當陳阿姨在家庭微信群里發(fā)了這個消息后,兒媳婦說了一句“你怎么可以這樣”后,就退出了群聊。直到現(xiàn)在,兒媳都沒有再重新加回家庭群。
這個群里,有將近二十個家里親戚,兒媳的這個舉動,讓陳阿姨覺得非常尷尬。
兒媳說,單位在年底要做很多年終總結的工作,一個星期至少有三天要加班,而且保姆也說要早點回老家過年,本想著婆婆再怎么不愿意帶孫子,年底這幾天特殊的日子,總應該出手幫一幫,還沒來得及跟婆婆開口,卻得到了婆婆要去旅游的消息。
在出門旅游前三天晚上,兒媳怒氣沖沖抱著孩子到婆婆家里,“沒有一個笑臉,開口就指著我問,是不是一定要旅游,是不是不打算要孫子了。”陳阿姨說,這是兒媳進門5年來,第一次看到這么不一樣的兒媳。
陳阿姨后來回想,如果那天兒媳能好好說,或許自己就改變想法了,只是沒想到到最后,兒媳甩出一句狠話:“你可以不帶孫子,以后等你們老了,是不是我們也可以不用管你們?”
這句話像針一樣,刺在了陳阿姨的心肉里。她說,兒媳這樣說真的是太無理了。
“旅游的計劃很早就定了,她是事后才告訴我們保姆要提早回家,即使這樣,孩子反正也大了,帶回娘家讓外婆照看幾天也可以,為什么要來家里跟我這么鬧?”而最讓陳阿姨感覺心痛的是,兒媳來家里鬧的時候,兒子在一旁一句話也沒有。
這次大沖突爆發(fā)后,倒是更加堅定陳阿姨出門旅游的決心,一直玩到臘月二十八才回家。
想過幾年清凈日子
年三十晚上,沖突過后的一家終于又坐在一桌吃團圓飯,“她(兒媳)還是一臉不高興,還時不時說上幾句不好聽的話。”為了安心過個年,陳阿姨說自己就先忍了。
吃完飯,給了孫子壓歲錢紅包后,當著兒子兒媳的面,陳阿姨又鄭重地跟兒子兒媳說了這么一段話:“第一,帶孩子不是我的義務,帶也只能算是情分,不給你帶孩子是本分;第二,我有自己的事情,而且年紀大了,給你們帶孩子力不從心;第三,給你們帶孩子就要跟你們一起生活,生活習慣不同,以后肯定矛盾不斷;第四、我生兒養(yǎng)兒已是耗盡精力,即便我生意放下了,也想到處走走,頤養(yǎng)天年。”
陳阿姨說,那次去三亞,團友都是50歲以上的人,而且大部分都是當了爺爺奶奶的。
一路上,陳阿姨還隨機做了一個關于帶不帶孫輩的小調查,“雖然大部分老人都說在帶,但說起來也是各種牢騷,集中說起的一點,就是帶了孫子孫女后,自己的生活就喪失了。”
陳阿姨說,自己想得很通泰的,養(yǎng)孩子是大事情,子女們都要體驗為人父母的滋味,不要事事依賴老人,可以幫忙,但不能全權替代,再加上,自己年紀慢慢大了,也想過幾年清凈日子,有自己的老年生活。
“當然,我不是不喜歡孫子,我的手機桌面都是孫子的照片,我就是不想讓自己后半生的生活,圍繞著孫子來,而且我相信,老人帶孫子產(chǎn)生的問題,反而更會引發(fā)家庭的其他矛盾。”陳阿姨還有一個擔憂,是怕自己即使帶孫子,免不了要多看兒子兒媳的臉色,比如說會責怪孩子帶得不科學,被挑剔生活習慣不好等等。
陳阿姨嘆了口氣說,可能自己的想法中,也稍微帶了一點自私的成分,甚至有時候也懷疑,自己這么做是不是錯了?
你們家?guī)Ш⒆拥膯栴}是怎么處理的?
歡迎給我們留言!
都市快報記者 胡劍
來源:錢塘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