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邊,雨滴打在地面上,泛起水花。
昨天下午4點多,有同事在武林門一帶撞上了夾雜在雨里的小冰粒。4月里的雪子,聽起來夸張,但昨天打在傘上卻是“噼里啪啦”再真實不過,也把昨天的陰冷推到了最高潮。
雪子同樣“震驚”了杭州附近的一些城市,比如上海市區(qū)、青浦、松江等地。上海市氣象局說,4月份上海出現(xiàn)這種冰粒的機會非常少,之前一次是在2010年4月14日。
另外,杭州西北約110公里,海拔92米的安徽寧國市,下午4點左右,氣溫5℃,雨中也有冰粒和雪花落下,但要仔細看才能看見。
這些雪子斬釘截鐵地告訴你:這一場冷,并不是平常的降溫,而是——倒春寒。
三天日平均氣溫低于11℃
近5年來第一次倒春寒
“游子春衫已試單,桃花飛盡野梅酸。怪來一夜蛙聲歌,又作東風十日寒。”這是宋代詩人吳濤寫的《絕句》,寫的是春日一夜轉(zhuǎn)寒。
吳濤是宋高宗紹興年間著名隱士環(huán)溪先生吳沆的大哥,他有四首詩被收入全宋詩,最有名的就是這首《絕句》。現(xiàn)在,只要一提到“倒春寒”,人們經(jīng)常會拿這首詩出來說,古代也有“倒春寒”呢。
現(xiàn)在氣象上對“倒春寒”有非常明確的定義:它是指初春(一般指3月)氣溫回升較快,而在春季后期(一般指4月或5月),氣溫較正常年份偏低的天氣現(xiàn)象。 一般只有過了清明,連續(xù)三天日平均氣溫低于11℃時,才算倒春寒。
也就是說,并不是春天一冷就算是倒春寒。比如2006年4月13日、14日,杭州日平均氣溫都低于11℃,但因為持續(xù)了兩天,就只能算一般的“春寒”,夠不上“倒春寒”的級別。
這兩天的冷,已經(jīng)到了“倒春寒”的標準。杭州市氣象臺說,4月6日,杭州日平均氣溫為11.6℃;昨天估計跌到了10℃以下;今明兩天還會繼續(xù)冷,所以能達到”三天日平均氣溫低于11℃”的標準。
今年的倒春寒,是近5年來的第一次。而1951年以來,不算今年,杭州總共出現(xiàn)過15次倒春寒——
日期 連續(xù)天數(shù)
1953年4月11日—14日4天
1955年4月18日—21日4天
1963年4月6日—8日3天
1964年4月7日—9日3天
1965年4月5日—7日3天
1972年4月7日—9日3天
1976年4月7日—10日4天
1980年4月24日—26日3天
1984年4月6日—8日3天
1987年4月11日—15日5天
1988年4月6日—8日3天
1989年4月11日—13日3天
1993年4月11日—14日4天
1996年4月8日—15日8天
2010年4月13日—15日4天
姑娘們這幾天別穿短裙 倒春寒容易引發(fā)關(guān)節(jié)炎
倒春寒大部分是冷空氣帶來的。春季是由冬季風轉(zhuǎn)變?yōu)橄募撅L的過渡時期,這時,北方冷空氣不時來襲,與南方暖濕空氣相持,就會形成持續(xù)性的低溫、陰雨天氣。
倒春寒的日子,有三大類疾病容易發(fā)作。
一是心腦血管病,老年人特別要小心;
二是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尤其是膝關(guān)節(jié),對冷空氣的刺激較為敏感,這時就比較容易出現(xiàn)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所以這幾天姑娘們還是不要穿短裙了,以后機會多的是;
三是容易流行呼吸系統(tǒng)傳染病,比如流感、腮腺炎、麻疹、白喉、百日咳、猩紅熱、氣管炎等。
這幾天,最要緊的就是保暖,身體暖和了,感染疾病的可能性也就小了。另外,可以多喝點姜湯,多吃點蘑菇和黑木耳。黑木耳含有比較多的膳食纖維,也有利于降低血液黏稠度,防止血液凝固。